|
|
“公厕拒民工”有违服务伦理 |
公厕禁止农民工进入,令人心寒。从表面看,是因为农民工素质不高,破坏了公厕的环境卫生,惹恼了公厕管理者。但从深层次分析,是公厕管理方对农民工群体的一种歧视和排斥,违背了公共服务伦理。 …[详细] |
|
|
|
“民工禁止入内”,究竟打了谁的脸? |
其实我们不需要那么认真的去追求到底谁说的对,我们应该看到这件事情反映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外来民工在社会上经常受到歧视、排斥,新闻报道中此类事件时有发生。作为城市人的我们是否应该检讨下自己!我们号称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可以对各种需要帮助的人和机构献爱心,可是独独对外来民工如此苛刻,这不矛盾吗?所谓做事先做人,如果对人苛待,何谈高素质呢!
我们现在的生活,无论是从衣、食、住、行,哪样都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与。我们不爱做的脏活累活苦力活,都是这些民工兄弟们来做。我们住的高大的楼房,是民工兄弟们一砖一瓦建造。我们办公用的宽敞写字楼,也是民工兄弟日夜辛勤的筑建。无论修建、运输、修路、筑坝或帮助军队运输等工作,哪一样都离不开他们。试想,如果社会上没有了这群人,我们的生活是否能正常的进行呢? …[详细] |
|
|
|
拒绝民工如厕的“红字”让城市蒙羞 |
那一行刷在厕所墙上的大红字,很鲜艳,很扎眼。不只外来民工看得明白,附近来来往往的市民都能看明白。不过一个厕所而已,何以又是禁止入内,又是罚款二百,杀气腾腾,大张挞伐,一定要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呢?谁给了书写者这样十足的傲慢呢?
外来民工人数众多,在如厕时,偶或不讲卫生、弄脏厕所,也是不可否认的实情。但这也并不能成为公厕拒绝他们入内的理由。一方面,外来民工是一个很庞大的社会群体,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的素养都整齐划一,城市居民应该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包容。另一方面,外来民工素质的提高,恰恰在于其与城市居民日常的互动、交集乃至碰撞,并在这个过程中得以矫正与提升。 …[详细] |
|
|
|
|
|
|
|
|
时髦老太嫌民工衣服脏 喝斥“不该坐公交”(图) |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12月28日,825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当时车上的其他乘客无不对这名老太的话感到愤怒,“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 …[详细] |
|
|
|
调查显示半数农民工城里感到孤独 |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与工众网联合发布的报告称,受访的近六成农民工自我认定社会地位为底层,超八成表示对未来有信心,而逾半数常有负面情绪。
此次调查选择与去年相同的全国20个主要用工城市,从720万名工众网注册用户中随机抽取样本,由工众网工众调研中心采取电话调查方式进行访问。调查收集到有效问卷2011份,其中男性1434人,占71.3%,女性577人,占28.7%。 …[详细] |
|
|
|
农民工让座遭拒,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 |
近日,一则来自河北石家庄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各方的热议,一位农民工小伙给一对母子让座时,那名女子竟嫌弃小伙坐过的座位太脏,还冲着孩子发火不让孩子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民工因为知道自己衣服脏而不坐座位是很普遍的,还有很多农民工因为担心其他乘客嫌脏而骑车上下班。
农民工很善良,让座给母子,这让我们许多人都觉得惭愧;农民工很心酸,连让座都会遭遇不领情,被认为太脏。幸亏公交车不嫌弃农民工,要不然,农民工连公交车都无法乘坐。其实,农民工也知道自己衣服有点脏,他们要么躲得远远的,要么干脆骑车上下班。 …[详细] |
|
|
|
|
|
|
|
|
包容农民工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 |
农民工也想每天都穿得干干净净的,但是他们的工作决定了他们没法做到。正是他们的一人脏换来了万人洁,难道他们不可敬吗?更何况,农民工劳累了一天,还是等到没人坐了才去坐那个座位,为了不碰到她,人家只坐了半个身子,这已足见农民工的卑微和小心。 …[详细] |
|
|
|
莫让冷漠的“洁癖”成为民工如厕的“门槛” |
现代都市繁华,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付出。送一份快递、做一次保洁、装一台空调、洗一回汽车……城市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农民工。与那些在暴雨中救人、危难时献血、地震后捐款的闪光举动相比,农民工兄弟们的辛苦工作,同样被需要,同样有价值。当一批又一批农民工把青春献给城市的时候,当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丽的时候,我们没有给农民工应得的荣誉、应得的报酬,留给他们的却常常是冷酷的面孔和深深的伤痛。 …[详细] |
|
|
|
“农民工禁止如厕”:告示牌后的傲慢与偏见 |
许多年来,农民工建设城市、服务城市,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始终只是城市的暂住者,并没有享受城市发展更多福祉。一些不合理的制度不但把农民工挡在城市的便利和美好生活之外,久而久之更形成了一些“城里人”的优越感,用网友“默默”的话来说,那是“一种可悲的傲慢和偏见。”
在追寻“中国梦”伟大理想道路上,需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梦想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更应关注社会公平,其中即包括分配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待,心与心之间的理解宽容。如果说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还需要一个过程,那么在日常公共生活中,多一份尊重,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无疑会形成一种正向的力量传导。 …[详细] |
|
|
|
|
|
|
|
|
|
联系我们 |
电话:0311——87117144
邮箱:zhaopeng@vip.hebei.com.cn
出品:今日聚焦栏目
责编:丁丽洁
如果您有好的话题或建议,可以联系我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