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这个对于用户而言方便实用的互联网移动应用,似乎一夜间变成了运营商严重的“洪水猛兽”。先是有消息称运营商将会对微信进行“收费”,虽然随后马化腾亲自辟谣,但也让不少业内人士看到了“不寻常”的信号。而近日工信部在公布今年前两个月电信业务数据时,更直言不讳地指出“微博、微信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对短信的替代作用非常显著”。
微信从诞生到用户超过3亿,可谓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用户发展最快的纪录,足可见其发展的势头已经不可逆转,对于迅速“上位”的微信,在竞争者还没有来得及出现时,运营商们却率先发难,到底小小的微信,触动了谁的蛋糕呢?
运营商
微信“危害”到底在哪?
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使用微信的主要作用大都集中在信息的接收发送、图片的传输共享和最受欢迎的语音短信,而在最新的微信4.2版中,还加入了视频通话功能。不难看出,微信与运营商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可谓是高度重叠。来自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短信业务量达到1576.1亿条,同比增长0.7%,但明显低于2011年同期的5.7%,更低于2012年同期的7.6%。其中,手机短信同比下滑10.6%。
对于数据的变化,工信部表示,微博、微信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对短信的替代作用非常显著,一方面降低了用户使用短信的频次;另一方面,微博微信的信息发布功能促使用户不再订购短信类信息服务,使得此类短信量同比下跌18.5%。微信造成了运营商原有的语音和短信业务的收入下降,成为了业界普遍的“解读”。
“微信的问题不是业务过顶侵蚀,而是其技术机制要求频繁发出‘心跳信号’(信令),已造成无线通话掉线现象越加频繁,影响到通信安全。”中国互动媒体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包冉在微博中指出了以微信为代表的“用户在线”型移动应用的最大“危害”所在。电信业专家项立刚对此解释到,所谓信令资源其实是一个数据,代表用户在线。“微信保证用户时时在线,所以占用的信令资源比微博等都要多。当你打开微博客户端,如果你不下拉,新的信息就进不来,只有当你操作才有新信息。而微信不一样,它能收到新信息,时刻保持心跳,一会儿到服务器看一眼有无新信息,一会儿又看一眼,几亿用户永远保持在线。这样运营商的网络压力就很大。”
“目前运营商提供的数据业务大多是以套餐的形式出现,流量的单位价格很低,但是类似微信这样的移动应用保持在线时,数据流频繁产生却并不会占用太多的流量,对运营商而言造成的服务器压力和流量收入并不成正比。”电信业内人士梁明亮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用户量还不大的时候,运营商可能还不会感觉明显的压力,但是如今微信的发展速度如此迅猛,数亿用户保持在线对于运营商而言实在是‘不划算’的生意。”
电信业
微信将改变整个产业链?
“我们不排除推出双向语音即时通讯功能,主要是要看用户对功能的需求。”在微信4.5版本推出单向语音实时对讲功能后,微信产品总监曾鸣在与南方日报记者交流时并不否认未来可能会出现用“微信打电话”的可能性,而这也正是运营商公布其语音通话时长下降后所归咎的主因,同时也被认为是微信对运营商可以造成的致命“绝杀”。
“微信应该不会轻易尝试‘逆袭’电话的行为,毕竟存在一定的风险。”据梁明亮介绍,2003年原信息产业部出台了《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其中对网络电话业务定义为:泛指利用IP网络协议,通过IP网络提供或通过电话网络和IP网络共同提供的电话业务。“网络电话属于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第七条和第九条的规定,经营网络电话业务需要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而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只有几家电信运营商才有,民营公司都不具备这一资格。”最后梁明亮补充道:“其实早在2012年推出的微信4.2版本中,微信已经具备了视频通话的功能,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已经实现了即时沟通的可能,但是当时也并没有被解读成为逆天的大事,而且目前来看用户使用这个功能的频率似乎也不高,所以并不能简单说微信可以即时语音沟通就一定‘摧毁’目前运营商的业务。”
如果说微信对运营商基础业务的影响仅是表象,那微信真正的“破坏力”在哪里呢?
近日,在微信公众后台升级,正式开放了微信“自定义菜单”的API,目前企业和机构用户已经可以申请测试。拿到内测资格的用户均可以在微信底部的对话栏中提供菜单选项,将原有的公共账户瞬间变身一个完整的APP。“我们和平安车险有合作,车主在出险时,不需要再打电话了,直接用微信拍照发给平安车险的微信账号,即可完成理赔。”曾鸣在介绍微信平台的案例时,列举了多个类似的合作,而据曾鸣介绍,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也越来越受企业的重视,纷纷尝试加入。
“以往运营商是企业与用户之间最大的交流平台,用户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都是需要通过运营商来进行,而其中所连带的产业链也极为庞大。小至一个电话号码,大至企业的后勤服务体系,企业都是依靠运营商来实现的,但是微信平台的出现,如果未来取代了运营商而成为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平台,则可能让这个产业链发生颠覆。”梁明亮认为微信平台未来有可能触动的是整个产业链的蛋糕。“现在产业链的结构是企业——运营商——用户,一旦企业选择了微信平台,那结构就会变成企业——微信——用户,运营商仅能从流量上获取一定的收益,而在产业链中将会失去话事权。”
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刘德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新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新,总会冲击传统的电信运营企业,这是不能避免的现实。”
相对论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既然是微信刺激了流量增长,我们为什么还怕他们抢我们的利润,我们没有指责别人抢我们的地盘,就像短信也抢了很多邮政贺年卡的地盘一样。技术发展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也要研究这种影响,这种替代对我们的影响。”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腾讯等渠道商将帮助中国移动开拓未知的新客户,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双赢。”
腾讯马化腾:“微信对增加运营商的流量还是挺有帮助的,增加用户对于数据业务的需求。腾讯不会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
腾讯公司:外界有关微信收费言论纯属谣传。我们的目标是跟运营商共赢,一起在无线互联网时代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给用户,而不是在基础通讯服务上分一杯羹。我们有很多独特的增值内容和服务,是可以为运营商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ARPU。在梦网时代,我们已经是运营商的紧密合作伙伴,在新的无线互联网时代,合作的空间更大。
记者观察
运营商应该感谢微信
“中国移动对微信的‘意见’是最大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很少公开对微信进行‘表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信业内人士和笔者说起运营商对微信的“态度”时,道出了三大运营商的差异。“因为光从目前的传统业务上来讲,微信对中国移动的影响是最大的,而由于数据业务在中国移动的收入比例里面还不算高,所以中国移动对‘微信’有微词则很正常了。但是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角度来看,像微信这样的移动应用其实大有裨益的,可以快速帮助其数据业务的提升和发展。”
在笔者看来,不管是微信还是微博,代表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代表了用户的选择和时代的方向。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语音、短信等的传统业务的下降,而运营商的转型升级也正是如此。短期的“阵痛”固然对业绩等会有所影响,但是不迎合时代的发展来进行调整,其结果自然是被时代所淘汰。要是今天没有微博或者微信的出现,运营商还能想出什么法子让消费者掏更多的钱来购买其服务呢?难道以更长的通话时间、更多的短信条数就可以支撑运营商的业绩增长吗?显然这些都不是长远之计。在如今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网络服务无疑是运营商们最需要关注的事情。(记者 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