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舌尖上的春节:养生不奢华

来源: 新华网  
2013-02-12 22:18:12
分享:

  鱼翅悄然离开了餐桌,鲍鱼淡出了视野,高档酒换成了葡萄酒,红薯、玉米、窝窝头和“分餐到位”的餐饮方式,取代了“一锅端”的“团餐”……

  新春佳节到来,新华社记者在北京、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多个地方采访时发现,2013年中国人舌尖上的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从注重奢华变为注重养生。

  “前几年都在饭店订年夜饭,今年我来露一手儿。”在东北长大的新杭州人韩丽今年为全家人亲手送上一份养生“大礼包”。

  她说,两条一斤重的鲫鱼只要20多元,清蒸后可以让全家5口人大快朵颐,不仅经济实惠,还富含高蛋白。

  除鱼、肉等常规菜品外,韩丽养生大餐的一大特色是各类果蔬汁。“准备做白菜汁和芹菜汁,这两样蔬菜市场中很普遍,价格亲民,还是生活中重要的养生食品。”

  中央到地方“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无疑是奢华聚餐迅速“退潮”的重要动力。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中明确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

  厉行节约措施迅速在中国各地推行。大量原来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为消费主体的豪华奢靡之风迅速刹住。

  37岁的沈娟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去年在市区某五星级酒店吃的年夜饭,花了她一家几千块钱。“今年全家一起上阵,自己动手,来一场‘指尖上的除夕’,可以省掉1000多元。”

  广西南宁大型餐饮业服务中心“好有缘”的统计表明:半年前预定的数千人大会场、数千元餐标的订单,在春节前夕纷纷遭到退订,或将原来的餐费压缩一半以上。

  因应消费者需求,不少酒店宾馆相继推出了大量的“百姓价”,主要的食品大幅度减少了鸡鸭鱼肉海鲜等,增加了红薯、玉米、山药等“日常食品”;采取“分餐制”方式,倡导吃剩饭菜“打包回家”。

  “鲍鱼、龙虾,茅台、五粮液、高档红酒少了、没了,几乎90%的单位压缩了开支。”常年在珠三角一带从事单位年终“茶话会”“聚餐会”营销策划的专业人士张传方说。

  北京、上海等地的餐饮业也有同样遭遇。当地以豪华著称的宾馆酒店、驻京办在相继被“曝光”后,订餐数量、接待人员数量、菜品、酒水烟茶都大幅缩水。

  各地频繁曝出的奢华餐品“造假真相”,也是造成奢华饮食迅速“淡去”的重要原因。

  2013年1月,中央媒体相继曝光“鱼翅造假”“鲍鱼造假”事件,售价高昂的鱼翅用明胶、海藻酸钠、氯化钙等物质合成,鲍鱼用海螺肉充当……造假严重的“奢侈品”,不仅没有任何“养生”成分,长期食用甚至会导致体内重金属含量超标,这让“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中国人开始反思:养生重要还是追求“奢华”的“面子”重要。

  岁末年初,各地新闻媒体播出的养生节目、厨房餐饮节目相继热播,营养专家对中国传统养身理念的传播,也助推中国人从“奢侈”转向“简约”。

  广西营养学会副会长马力平教授表示,从盲目追求高价格、稀缺性、高蛋白的饮食方式,向简单、丰富、充实的饮食方式转变,这是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真正开始追求品质生活的表现。(记者 任沁沁 何丰伦 刘巍巍) 

 

关键词:年夜饭,餐饮业,养生责任编辑: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