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面积超过半个篮球场、深达10多米的大坑,如今虽已被成功填平,但想起当天发生的一切,陈芳丽(化名)依旧心有余悸。
陈芳丽是此次事故的众多目击者之一。她所居住的地方,正对着事故现场,距离那里不到50米。陈芳丽说:“看得一清二楚。”她看到至少六次坍塌,从第一间到最后一间商铺的坍塌,还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整个过程持续大约5小时。
1月28日16时40分,广州荔湾区康王路与杉木栏路交界处,地铁六号线文化公园站工地在施工时发生了上述坍塌事故。
张玉(化名)是康王路与杉木栏路交界处临街商铺的一个服装老板,当坍塌的第一声响起之前,他注意到商铺里的灰尘不断往下掉,和这里许多周边居民一样,他很快接到了疏散的通知。大约一刻钟后,张玉被“轰”的一声巨响“砸蒙”了脑袋。
据央视报道,广州地铁建设事业部孔少波称,地铁六号线施工单位是中铁七局,1月28日16时许,建设过程中发现地质异常,有涌水涌沙的问题,他们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先把洞内的施工工人撤出来,同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现场地面的巡视和检测,发现塌陷面积即将扩大,立即组织疏散附近人员和住户,包括面包店和拉面馆的人员,没有人员伤亡。
从16时40分开始,张玉看到,不断沉降的地面张开大口,吞噬了6间商铺。此外,路上两棵大树亦坠入坑中。
张玉说,一两个月以来,他每天都听到“轰轰”的爆破声,“常看到灰尘掉落,只是没有这次那么厉害。”
28日中午,施工人员在地面塌陷的下方实施爆破作业,爆破后,上方不断有沙石掉落,而就在施工方试图进行补救之时,掉落情况越来越严重,更多的泥沙和水从上方流下。最后,施工人员选择撤离。之后,塌陷发生。
《广州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显示,此次发生塌陷的文化公园地铁站属于方案中提及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作为六号线的第三方评审机构,广州一家工程咨询机构的工程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文化公园站是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和八号线换乘站,那里地质比较复杂,又涉及岩石,这就要进行爆破,但如果炸药量太大,就会引起周边地质塌陷。”
《南方日报》说,28日20时20分许,现场有关专家与救援指挥人员进行商讨,得出初步结论:塌陷处地质现状与图纸显示存在差异,在地下实施爆破作业时,该处恰好岩石层较薄。
“如果真的是这样,原来设计的时候,要实行详勘,有可能是因为详勘做得不那么准确。”上述工程师说。
这位工程师还说,目前广州地铁设计、施工的工艺较为成熟,但整条六号线所处位置比较复杂。“发生坍塌事故,不排除有赶工程的可能。”他透露,六号线计划于今年8月份开通。
这并非是康王路地下出现的首次塌陷。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康王路新光广场旁边,一块近30平方米的路面突然塌陷,是陈家祠地铁站到新光广场的地下通道施工所致。
1月29日上午,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事故现场要求继续做好现场处置工作,抢修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尽可能降低事故造成的影响。
昨日中午,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辆工程车赶往现场并向坑里回填混凝土;而一些在警戒线之内做生意的人们,在线外不时朝里张望。
中国之声报道称,距离坍塌核心区半径150米以内大约300户居民已经全部撤离,警方拉上了封锁线,戒严区内除了保障抢险救援的设备,已经停水停电。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门出动了三台生命探测仪,已经排除人员伤亡。(本报记者李隽、蓝之馨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