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多方面保护“水中大熊猫” 中华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30 12:58:45
分享:

  3月28日,在湖北宜昌20余万尾不同年龄梯队的中华鲟被放归长江。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1.4亿年,被誉为“水中大熊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持续开展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截至2023年已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800万尾。为了掌握放流后的中华鲟将会游到哪里去,更好评估放流效果,工作人员会在放流前给中华鲟装上声呐标记,沿江的检测站点可以通过声呐接收装置,定位中华鲟的行踪。根据记者掌握的最新情况,已经监测到有部分中华鲟抵达湖北枝江。

  记者观察:三路记者实地检测长江水质

  可能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放流中华鲟,其实一方面中华鲟目前野生资源呈下降态势,所以放流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对于补充中华鲟自然物种有着重要意义。另外一方面,中华鲟也是检验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一种江海洄游性鱼类,这次放流的中华鲟要从宜昌出发,沿着长江一路向大海奔袭,水质不好,将会给中华鲟带来灭顶之灾,那么,眼下长江的水质究竟如何,能不能让中华鲟完成这段通向大海的千里长江水道?为了掌握真实的情况,总台三路记者兵分多路,前往长江沿线的重庆、湖北宜昌、上海,按照标准采集了水样并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

  总台记者 牟亮: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长江重庆涪陵段,这里也是长江和乌江的交汇处。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我现在是在长江的湖北宜昌段,虽然这里刚下过雨,但是江心的水看起来很清澈。

  总台记者 盛瑾瑜:我现在是在上海吴淞口,这里距离长江入海口只有40公里的距离。现在无人机采水器已经起飞,在距离岸堤200米处的采样点,采集长江口的水体样品。

  从江心采集到的水质样本被送到多个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的项目包括: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就是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方面的不同指标来判断水质情况。

  总台记者 牟亮:刚才我们采集的水质样本经过测试氨氮含量为0.09毫克/升,远低于国家地表水二类水质0.5毫克/升的限值。按照要求,这里监测站实验室将负责长江、乌江及多条次级河流22个断面的水质检测工作,最近的一次完整水质检测显示长江、乌江主要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

  同时,这次在湖北宜昌和上海采集取样的江水,经过各项检测,最终结果显示均已达到了国家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

  长江水质的不断提升,让中华鲟的放流也有了更明显的效果,记者在查阅放流中华鲟历年放流的监测数据发现,在长江多个监测点,中华鲟的通过率逐年提升,平均入海率超过60%,最高达73%。

  这是长江干流不同断面位置的高锰酸盐指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锰酸盐就像一个超级吸尘器,专门吸附水里的垃圾。经过多年治理,高锰酸盐能吸附到的垃圾越来越少,这意味着长江水质在不断变好。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资环处处长 娄巍立:我们现在实施了长江十年禁渔,已经消除了捕捞的因素,同时我们也正在会同水利部门来开展水资源的生态调度,会同交通部门在一些重要的栖息地来准备实施限速限航等相关的措施,同时在整个长江流域我们布设了七百多个监测站位,来进一步地加强中华鲟的监测,来确保中华鲟的放流效果。

  记者探访:野化训练提升中华鲟生存能力

  为了让中华鲟种群不断增加,除了改善长江水质,增加放流数目,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这就是要训练中华鲟,让它们从人工饲养转变为在自然环境中自食其力,这对中华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究竟是如何训练这些中华鲟的呢?在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记者找到了答案。

  在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记者看到一个上万平方米的巨型厂房,这里有上百个大小不一的水池,里面养殖着从刚出生到成年各年龄段的中华鲟。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快看,这刚游过去几条2米多长的中华鲟,工作人员告诉我,它已经13岁了,刚刚成年。那么在这里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池子,工作人员要对它们进行放流之前的野化训练。因为以前人工养殖的时候,他们主要是喂一些鱼食饲料,那么在这里,就要喂一些小鱼小虾,以此来锻炼它们的捕食能力,更好地适应野外生活。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一睹中华鲟的真容,记者又来到了旁边的一个展厅。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长江流域的一些鲟类的真实标本,像这个叫白鲟,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前吻部又长又尖,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它的性格比较刚烈。那么这个则是我们这次放流的主角,号称“长江鱼王”的中华鲟了。它的长度大概有3米多,而有记录最长的甚至是超过了5米,它的体重也是达到600斤左右。目前我国已经对中华鲟进行了近40年的增殖放流,那么效果如何?我们又是如何去监测它们的呢?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每一条人工养殖的中华鲟在放流之前,我们都会通过注射器给它注射一个微型的芯片,这就是它的电子身份证。同时我们还会给它注射这种声呐的标记,它在长江里游动的时候,声呐标记会不间断地发送出声波被沿岸的接收器所捕获,我们就会知道它游经哪里,它的深度如何。

  三峡集团生态工程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沛:我们可以通过标记的方法,我们可以系统地去梳理中华鲟从长江中的一个生活的运动轨迹,以及到它海洋中的一个分布的状况,从而更加全面地去了解它整个的一个生活规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共同的愿景。从政府到民间,从科研机构到普通公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还需加强科学研究、法治建设和宣传教育,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而努力,共同绘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 牟亮 谢鹏 盛瑾瑜 聂启星)

关键词:湖北,中华鲟责任编辑: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