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跟随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湖南省洞庭湖地区岳阳、常德、益阳三市调查发现,当地在化肥减量工作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乡镇尚未报送,县里就在直报平台上报了所谓统计结果;号称化肥使用量减少,但报送的数字却连续几年一模一样;化肥使用量实际增加而统计称减少……如此大面积、多层级、多手法弄虚作假,“生产数据”,堪称创记录行为,这再次发出警示:罚则必须严明,法律必须彰显,惩处必须到位。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数字游戏”由来已久,数字出官、出政绩,并非传说。但和冠冕堂皇求取部门利益、个体利益的做法不同,洞庭湖地区的“数字游戏” 折射出事不关己、糊弄了事、只求过关的意识。一位基层统计干部坦承,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对化肥使用量的数据重视程度不如GDP、固定资产投资等。为啥不重视?因为这不是地方中心工作,并不关切部门核心利益。何况,化肥减量与否也不会明显影响粮食产量,只要粮食数据好看,化肥过量使用的危害,谁“看得见”呢?
我自小务农,深知乡村中“化肥麻木”心理的存在。只要产量有保证,化肥使用量的多寡,并不特别为人在意。在这个问题上,民间心理与部门心理并无大的不同。这种“集体无意识”,范围更广、涉及层面更深,危害性也越大。如果说“数据造官”糜烂的是个别地方官员的为政理念,那么,在地方通行无阻默契十足的“数字过关”,催生的是化肥使用无度,导致土壤与河流深度受伤,更损及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健康生态。
据报道,经过近几年的环境综合整治,洞庭湖区环境污染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洞庭湖等湖泊水质总磷浓度仍然超出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区域环境压力巨大。可见,化肥过量使用危害甚巨,当地理应配合国家层面要求,落实化肥减量政策,让土地与河流得到喘息之机。但“早产”数据、“僵尸”数据、“美容”数据……条条数据,遮掩了真相,耽误了治理时机,也向社会、上级传递了错误信号。督察组批评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三地党委、政府落实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不力,化肥减量工作不严不实、敷衍了事、浮于表面,可谓一语中的。
不论数据造假所为何事,都是严重违规违法行为,必须受到严厉惩治。28日,生态环境部答媒体问时强调:今年将开展针对监测数据造假的专项,严厉打击篡改、伪造数据的环境违法犯罪。
这表明,某些地方数据造假成风,绝非一时工作失误、把关不严,而是上下“协同”,共求避责。对这类行为,不仅要予以行政问责,还要追究法律责任。对涉嫌犯罪的,必须绳之以法,不可轻饶。
同时,应该看到,这类环境数据造假行为,并非一地之“传统”,在多个地方均有显现。而这背后,是法律条文有待进一步完善、立法层面有待加强立法的现实语境。2020年4月,生态环境部表示将推动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入刑,这一表态既表明了决心,也显示了在法治领域的发力方向。唯有健全法律、依法遏制,才能增强震慑力,消解“造假任性”。期待此次事件的曝光,能迎来一场行政问责和依法惩处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