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石川
“五一”假期已经拉开序幕,各地也纷纷恢复开放景区。4月30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五一”期间,全国营业性客运量将会环比前期明显增长,预计将共发送旅客超过1.17亿人次。某平台发布的《2020“五一”旅游消费新趋势大数据预测报告》也显示,“五一”旅游热度已起,出游人数预计将创疫情发生以来的新高。
“身未动,心已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人都希望趁着这个小长假放松一下心情。无论在家门口转一转,还是到远处走一走,都无可厚非。可以想见,“五一”期间将出现近几个月以来的出游高峰,这对有关部门、景区提出了考验,也对游客提出了考验。
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除了要求各地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继续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指导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共场所落实防控要求,引导群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还明确提出:“‘五一’期间要做好交通工具场站消毒通风等工作,加强景区疫情防控。”这就要求交通运输部门、文化旅游部门以及车站、码头、景区等,在“五一”期间认真履职尽责,该做到位的不能浮皮潦草,该严格执行的规定不能抱有糊弄心态。
除了相关部门和景区,游客也需要做好文明和安全的准备。无论“游”到哪里,游客都要随身携带“文明”。在平时,文明出游体现在有序排队,体现在不乱刻乱画,体现在不随地扔垃圾等。而在当前这个特殊节点,文明出游还应该体现在自觉遵守预约制,“无预约不出游”。
当前,不少景区都推出实名制预约制,游客遵守预约制,出游前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当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查询景区开放、限流措施,既便于景区管理,也有利于自身出行。
此外,文明出游还应该体现在积极主动配合景区的防控措施。应该理解,无论是入口测温,还是限流分流,乃至一米线距离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所有人的健康与平安。
文明是出游的“标配”,安全之弦也需要时时绷紧。近日,有关部门再次提醒,户外旅游要注意防火避灾,禁止在草木繁盛、树叶堆积等易燃物聚集地或有防火提示的地方吸烟、烧烤或者使用明火。这是善意建言,也是硬性规定。游客不折不扣地落实,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呵护好公共利益。
当然,此时出游,最重要的还是严格做好自己与家人的防护工作。密切关注各地疫情防控部门发布的疫情风险情况,继续保持警惕状态,避免侥幸心理,做好自我防护,认真对待景区提出的戴口罩、测体温、保距离,不扎堆、少聚集等要求,避免扎堆,错峰出游,就餐时拉开桌椅间距,使用公筷公勺……这些,是每个游客都应该铭记于心并坚决做到的。
其实,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不同季节的风景有不同的迷人之处。即便“五一”假期无法出游,待到取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也会有足够的出游佳机。如果实在渴望出游,也不妨在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下,文明理性地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