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生病,如何将机构养老中的专业康护体系、医疗资源、金融保险保障等亮点有效地嫁接到居家养老?如何将医养融合落实到社区养老模式中,成为破解中国式养老的难点与出路。近日,重庆推出了将小型养老服务机构“嵌入”社区,让老人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就能享受专业化养老服务,既便于老人的家属和子女日常探望,又有利于实现“原居养老”,上述问题或将迎刃而解。
引入社会力量提高专业化程度
重庆市九龙坡区,记者在六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见到余成志老奶奶,刚看完报的她正和几个老姐妹边晒太阳边拉家常
“我86岁啦,老伴91岁啦,我们在这儿有人照顾,热闹,日子挺美的。”老太太说。
“和传统养老院不同,由于家就在附近,子女上下班路过也时常来看看,老人在这里并没有孤独感。”六店社区负责人介绍。
以往光靠政府办社区养老,缺资金,缺专业化服务,搞来搞去没啥人气。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吸取教训,2016年以来,街道协调区民政部门、专业养老服务公司共同合作,使社区养老服务有了新气象。
在照料中心,护理员正在为老人进行康复按摩。她动作缓慢,力度适中,老人满脸舒适惬意。
“护理员都由公司统一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什么时间给老人做卫生护理,几点查房,对老人的生活照料都按流程严格执行。”宏善养老产业有限公司负责六店社区和渝州一社区养老项目的运营管理,公司负责人王巧巧介绍,相比社区管理人员,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更加细致、专业与规范。
打牌下棋、研习书法、跳舞唱歌……在渝州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除了托养的老人,每天还有几十位社区老人来此活动消遣。王巧巧告诉记者,专业公司开展服务,解决了之前社区自营过程中缺乏经验、人手有限等难题,老人们在这里不仅衣食有人照料,精神情感也有所寄托,社区服务中心真正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政府不当甩手掌柜管好质量标准旨在多方共赢
引入社会力量办养老,政府不伸手参与经营,但要管好质量标准。
“楼层不宜太高,否则老年人活动不方便,水电消防设施等要配置到位,还要有足够的空房间、小院等供老人娱乐活动……”渝州路街道负责人说,服务站虽然占地不大,但“条件”不少,地方并不好找。
“社区养老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也还需要国家出台详细标准。比如服务站需要配备哪些设备、设施,家具等要进行哪些适老化改造等等,只有标准更加细化,可操作性强,才能真正实现‘小而美’的社区养老。”
六店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位于社区的还建房一楼,由原六店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改建而成,室内布置多用粉色、绿色等暖色调,环境非常温馨;桌椅、沙发、家具全部采用适老化的“圆角”设计;走廊、卫生间淋浴室、马桶旁安装上专用扶手,从细节上照顾老人的生活需要。
“我们与养老服务公司签订协议,政府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其运营。政府也会对公司的管理状况评价考核。”渝州路街道负责人介绍,管理部门会结合对老人们的“满意度调查”,对公司进行年度考核,有问题的会提出整改意见,连续两年不达标则解除合作。
王巧巧乐意接受政府的监督。她说,目前渝州路街道有两个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都由一家公司建设,实行连锁化经营。
“政企合作的目标,就是要既解决社区养老的难题,也要让养老服务公司有钱赚,实现多方共赢。”渝州路街道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