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从多地举行的惠民文化旅游活动看,文旅深度融合,科技赋能不断打造消费新体验,多元个性化需求助力拓展消费新场景等,正逐渐成为当下文旅消费新趋势。
文化“活”了旅游“火”了
牛肉丸、朥饼、糖画……潮州美食非遗集市上,形形色 色的潮州传统美食香气扑鼻、“潮味”四溢。马来西亚游客颜泳和今年第二次来到潮州,“感觉吃不够!以后我还会经常过来。”
游客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与潮州饮食工作者、非遗传承人互动交流,一口非遗糖画、一杯潮汕工夫茶,串联起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内蒙古鄂尔多斯,柔软精致的羊绒制品不仅是游客常买的“伴手礼”,而且还能让游客亲身体验其制作过程;浙江宁海,赏花线路与采茶研学、读书活动、绘画艺术有机结合;在上海,访问各大博物馆的观众中,超过50%是35岁以下年轻人,超过60%是“拉杆箱一族”,85%以上会在博物馆内或周边商圈购物……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让旅游业既服务美好生活,又促进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宁海通过油菜花节、桃花节、樱花节三大花节,累计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实现旅游收入1350余万元。
目前,鄂尔多斯“绒都小镇”126户商户已和181家旅行社签约,2023年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
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执行会长麻绍勤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强化地域文化与旅游项目的深度融合,为旅游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科技赋能打造更炫消费新体验
用国际天文项目“退役”材料制成艺术装置,将海量天文数据转为可视化的图像,以互动性强、更直观的方式展现科学家与艺术家对宇宙的理解……
上海天文馆的展览“宇宙考古—探索时空的科学艺术之旅”日前向公众开放,给参观的游客带来震撼体验。
名为“宇宙考古—探索时空的科学艺术之旅”的展览在上海天文馆展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科技赋能文旅产业,给游客带来更多更炫的消费新体验,沉浸式智慧化是其中的新亮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里“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让石窟艺术得到全新演绎;“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成为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人气最旺的“打卡”点;潮州涵碧楼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讲活红色故事……
如今,5G+智慧旅游应用已覆盖风光旖旎的名山大川、历史文化厚重的文化遗产和古镇古城、“烟火气”十足的特色街区、精彩纷呈的戏剧演出以及悠然又活力四射的现代乡村。面向消费者的机器人送餐服务、无人机外卖、无人机旅拍服务等,已广泛渗透到旅游休闲场景。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包括上海天文馆在内的全国首批42家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吸引消费者超430万人次,实现消费总额超过2.2亿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正不断展现出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广阔前景。
个性化与多元化场景丰富
徐汇西岸,是正在举办的“2024上海(国际)花展”的一个会场。滨水空间咖啡香与花香四溢,骑行、轮滑、攀岩、篮球等各类体育运动场地客流“爆棚”。
游客周婷说:“我们一家人来这里,老人想看看花,小孩子想玩轮滑,我想坐下喝杯咖啡,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但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
随着游客需求更多元化、个性化,文旅消费场景不断突破“边界”,客源地、目的地也更加多元。
在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暖城七点半”春夏文旅消费促进活动给赛车小镇注入夜间生命力。小镇推动体育与旅游融合,培育水上运动、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引入后备箱集市、飞机草坪音乐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和亲子家庭前来“打卡”和夜游。
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杨蕴丽认为,当下消费需求内容日趋多样化,餐饮、旅游、零售、商圈、文娱、数字化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旅游业态正在日益多元化。
贵州“村BA”、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平潭“蓝眼泪”……此前相对“小众”的旅游目的地,不断涌现出新的吸引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4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60亿人次和6万亿元。
戴斌说:“广大游客消费需求的变迁,正在倒逼旅游从业者以全新的理念看待今天的旅游业。我们要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