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时代日新月异,青年的触角早已不局限于象牙塔之内,可以说,“大思政课”的讲台有多大,青年的思想根基就能筑得有多深。近日,“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线下调研走访了福建三明、福州和浙江温州、台州、杭州等地,来自闽江学院、浙江大学的师生代表分别随团参与了福建段、浙江段的调研。他们与网络媒体记者、沿途各省当地专家学者一起走向基层、深入一线,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感受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2023年12月13日,闽江学院师生代表随团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保护成果展调研。左二为闽江学院学生曹星雨,左三为闽江学院学生许彩月,左四为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林添福。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岩 摄
寻求“源头活水”,感悟人民至上
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发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那么,如何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年轻人心中的共情共鸣?“‘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的主阵地虽然在课堂,但课堂之外的教学育人同样重要,国家热点时事、经济社会大事、民生幸福要事等都是“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
福建省三明市是一座改革创新、多元包容的城市,它有两张金名片为人熟知:一张是“医改”,实现了患者、医生、医院、医保基金等多方共赢;一张是“林改”,盘活了林地资源,实现山美民富。在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调研时,闽江学院学生许彩月赞叹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省,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太难得了!”闽江学院学生曹星雨则对三明“林改”颇有感触,“林票的价值一天天增长,就像一棵棵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这让我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她说。
其实一开始,许彩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次内涵了解得并不多,然而在走访过程中,她逐渐理解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含义。“我特别感动的是,听到福州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讲的是贡献,大事小事都是社区的事’,以后我也要向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许彩月说。的确,社区虽小,却聚合构成了大社会。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内,长者食堂、托育服务等一应俱全,让人们于细微处感受着城市的温度。
同样地,浙江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筑牢现代化建设底色方面的鲜活实践,也给随团的浙江大学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驿头驿阳村,5G云诊室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看病;在杭州,数字化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城市大脑不断迭代升级,智慧化管理让城市更聪明。浙江大学学生蔡安禧自豪地说,“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推动力。我们的每一次前行、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创造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的奇迹。”
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村从“小渔村”蝶变为“网红村”,台州市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村打造诗画小村,这一项项可感、可品、可示范的共富标志成果令浙江大学学生金姚烗感叹,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在浙江大地徐徐展开,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晓伟很受触动。“这次调研,让我感受到了农民的城市梦、市民的安居梦、渔民的致富梦、山民的小康梦、村民的兴乡梦。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根本上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他总结道。
2023年12月18日,浙江大学师生代表随团在浙江杭州中国视谷调研。左二为浙江大学学生蔡安禧,左三为浙江大学学生金姚烗,左四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晓伟。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岩 摄
奋斗为笔,激荡青春力量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奋斗,永远是青春最鲜明的底色,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强劲动力。善用“大思政课”,让青春更能拔节成长。
随团调研的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林添福认为,社会实践是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重要抓手,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丰富的知识体系和真挚的爱国情感真切地书写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要秉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青年学子们在接触最基层、最实际、最直观的社会变迁中感悟道理、砥砺品格。
浙江大学的陈晓伟老师对此也深有感触。“温州、台州、杭州等浙江大地上现代化建设的精彩蝶变,为思政课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源,这些真实可感、兼具理论和实践创新价值的生动案例,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知识难点,从而有力促进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他说。
揆诸现实,新时代的青年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心态和思想也随着时代潮流而起伏。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应当说,在短短几天的调研中,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围绕乡村振兴、生态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对外开放等主题,讲述了各地奋进新征程的生动故事,既别开生面,又贴近生活,也激励着青年学子与时代双向奔赴。
浙江大学的金姚烗同学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时不仅要做到学思用贯通,更要实现知信行统一,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闽江学院的曹星雨同学则坚定了自己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想法。“通过这次调研,我对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有了新的认识,今后会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她说。
时代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很具体。当我们把个人的经历、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紧密相连时,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奋进足音,都能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留下阵阵回响。(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 年巍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