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家长带着儿童在深圳北站中心公园的星球主题乐园玩耍(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八年前,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系统性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目标,倡导实施儿童优先发展战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路径,各种从儿童角度出发的设施、措施纷纷在这里落地。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深圳已建成市级各类儿童友好基地452个,各类公园1260多座,逐步增加完善儿童活动空间及自然教育等设施场所,各级各类儿童议事组织580个,社区儿童之家761个,建成母婴室1270多间,基本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创新推广移动母婴室,让儿童出行更为便利。
在钢筋混凝土中,以一米的高度看城市,是城市散发的关怀与温暖。八年来,儿童友好从一个概念变成全城共识和集体行动,深圳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儿童友好之路。
11月18日拍摄的深圳市福田区的新洲红树碧道儿童自然乐园。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11月18日拍摄的深圳市福田区的百花儿童友好街区。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11月19日,在“儿童友好艺术村”深圳市龙华区上围村,一名家长陪着孩子做手工。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11月17日,在深圳地铁红树湾站一处移动母婴室内,家长为宝宝换纸尿裤。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11月18日,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罗湖区深港儿童议事会的儿童议事员在总结外出实践时遇到的对儿童友好和不友好的地方,并进行讨论。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11月18日,在深圳市福田区百花儿童友好街区共享自习室,家长陪孩子阅读绘本。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11月19日在深圳市龙华区上围村拍摄的儿童公益市集。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11月19日,孩子们在“儿童友好艺术村”深圳市龙华区上围村的儿童乐园里玩耍。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