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的内蒙古呼和浩特,绿树成荫、凉爽宜人。走进位于赛罕区的中环产业园,“花园式”的园区令人耳目一新。黑白相间的小碎石铺成的路面,两侧精心修剪过的黑松傲然挺拔。阔步走进产业园展厅内,映入眼帘的是闪闪发亮的单晶硅棒、晶莹剔透的石英坩埚。
中环产业园是呼和浩特市培育的六大产业集群重点项目之一。园区从2009年开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60亿元,围绕硅材料布局光伏新能源产业与半导体材料产业,陆续培育引进16家光伏行业和半导体知名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主板上市企业1家。202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产能达到半导体单晶晶体2500吨、光伏单晶晶体95GW、光伏单晶晶片28GW,就业人数超过1.2万人。
今年6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环产业园考察。在园区展厅,总书记听取当地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情况介绍。随后,总书记来到生产车间实地察看产品生产流程,详细了解园区企业半导体和光伏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情况 。
作为集成电路半导体单晶硅、新能源光伏单晶硅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先进制造基地,中环产业园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不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总书记连说了两个不错,这让我们新能源企业的干劲更足了”
“总书记说,企业和园区办得不错,看了感到很提气。这让我们新能源企业的干劲更足了。”中环产业园职工王建勋对记者说,“总书记说,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新能源产业是朝阳产业,目前整体的发展形势非常好,我们会在工作岗位中更加努力,创造性地干好本职工作。”
“从2014年至今,我已经在中环产业园工作近10年了。”王建勋在刚入职的时候是一名操作工,之后转到了调试组,现在来到中环曙光电站。
占地1000余亩的中环产业园曙光电站日夜不停地运行着。随着效率提升,现在电站里只需要5位工作人员:一个站长,一个值长,一个安全员,两个运维员。
行走在电站内,太阳能电池方阵排列整齐,周围绿草丛生,时而会有村民赶着羊群来此放牧。王建勋说:“这样的一片光伏发电用地还兼具着生态效益。我们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将我们的绿色能源推广、应用在各种场景中。而且光伏本身的应用也比较灵活,可以实现风光互补、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等。”
王建勋表示,中环产业园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从前期开发到后期应用,在科研上大量投入,并一直在实践的过程中完善着产业链。“光伏发电对生态保护有着积极意义,光伏产业整体发展形势非常好,全国也在大力推广。”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做好‘传帮带’,交出一份更满意的答卷”
董鹏飞如今在中环产业园从事员工培训工作。在能源行业12年,董鹏飞算是“老把式”了,他也见证了内蒙古能源产业的发展历程。“总书记的关心给了我们更多的动力,我将努力在岗位上作出更优秀的成绩,交出一份更满意的答卷,不负总书记的期望。”
一对一的“传帮带”是中环产业园培养新员工的主要方法,老员工是新员工的“师父”,“传”的是企业文化、优良传统,“帮”的是工作方法、具体操作,“带”的是理论运用、亲身实践。董鹏飞的师父在他迷茫之际给予了很多帮助,激励着他也将这种“传帮带”的精神延续下去。“我非常喜欢我现在的岗位,喜欢跟一些刚入职的年轻人沟通,把我的经验和经历分享给他们。”
如今的董鹏飞以车间的需求为目的,为车间培训了大量的新员工,帮助他们掌握实质性的内容,规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尽快投入车间的生产,搭建起人员梯队。董鹏飞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车间操作要求,耐心细致地分阶段教授给新员工。
近年来,中环产业园近千名工程师团队持续进步、持续学习、持续改善,不断超越自我。“我们相信,在国家能源战略引领下,作为朝阳产业,我们未来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董鹏飞信心满满。
“为推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贡献力量”
中环产业园职工王福宝从事的是单晶硅棒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单晶硅棒是用在光伏领域的,切成硅片后,应用于下游的电池片、组件和电站。”
走进生产车间,一排排单晶炉整齐排列,半圆形单晶炉上方,提拉头不停旋转,炉中的硅料加热融化,由籽晶头伸入液面,通过熔接、引晶等一系列生长工艺,拉制出一根根单晶硅棒。
“将金刚线切割工艺产业化应用是我们公司全球首推的,有效降低了硅材料损耗,也优化了员工的工作环境。从前的砂浆液切割方式,以粘稠液体中的颗粒为刀口进行硅料的切割,员工的衣服上、脸上很容易被砂浆弄脏。但是在使用金刚线替代砂浆液后,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存在了。”王福宝介绍道。
近年来,中环产业园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目前,已建成了门类齐全、工艺技术先进、制造方式和人均效率全球领先的光伏单晶硅材料研发与制造中心。
“总书记对我们的工作很认可,下一步我们会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运用先进的工具和方法,提升生产效率。作为行业内的先行者,我们需要不断开辟新的道路,为推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作出自己的贡献。”王福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