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国访学回来,他一头扎进大山里,连村干部都不认识他。
你可知道:从花店、花市买的娇艳欲滴的玫瑰,其实专业学术名叫“切花月季”;作为全球和全国第一大鲜切花,我国市场上的“切花月季”绝大多数都是国外引进的品种——业内人说是95%,有人说还不止。
购买新品种要支付专利费,业内的规则是:买的是种苗,专利费按所产鲜花的枝数来支付,一般是每枝花价格的5~10%。
不过我国既是鲜切花消费大国,又是月季种质资源大国。野生月季和蔷薇资源占了约全球一半,号称“植物王国”的云南,又占了约全国的一半。月季种植培养的历史悠久,芳香早就飘荡在唐诗宋词里,“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这就刺痛了国内的从业者、育种人,李淑斌是其中之一,他还因此成了“花痴博士”……
李淑斌和部分团队成员,左五为李淑斌
今年43岁的李淑斌,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来自临沧凤庆的彝族农家子弟。2012年读博时,李淑斌赴法国国家农业科学院做月季遗传育种访问研究。“中国自主研发的月季品种之少,连外国人都不能理解”,他说。学习期间,他广泛考察欧洲的月季育种和市场。2015年,学成归国的李淑斌,带着几个学生娃钻进晋宁宝峰街道的荒山里,从七亩地开始,白手起家研发月季新品种。
10月12日,记者辗转来到这块基地,走到半路心都凉了。附近没有人家,住的是活动板房,吃菜自己种,山上养了羊和鸡还有看家狗,形同隐居。同行的卢秀慧说,现在路好歹硬化了一小段,以前下雨还得下山推车。卢秀慧2017年加入李博士团队,今年28岁,她坦言“当年同宿舍三个人就剩下我,因为我在农村长大,这条件还能‘忍受’”。在山上六七年,团队痴迷于月季一心搞科研,“连村干部都不认识”。李淑斌回农科院也是泡在实验室,有人说“你越来越没名气了,每天加班到很晚,就保安和你最熟了”。
其实他大可不必如此,国外研究的背景和导师的实力,足以让他在“学院派”的路上平步青云。他的“痴迷固执”被同行戏说为“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对此李淑斌理解,做科研首先得有志气,成果要接地气,为月季装上管用的“中国芯”。
话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培育月季新品种的创新程度如何?二是新品种能否接受市场考验,能否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李淑斌用的是“核心亲本”的笨办法:先培育亲本,建立大的基因库,再选育品种——不是简单的市场品种间杂交,而是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将古老月季和近缘种的基因引入“亲本库”,从源头上初始创新。因为流行品种的亲本,是育种公司的核心机密,是买不来的。团队没有科研经费,靠的是拿过硬产品到市场上苦钱,如果科研成果市场不认可,他们就活不下去。
2018年,李淑斌尝到了市场的冷酷无情——山穷水尽揭不开锅了。从不抽烟的他,那时一天抽两三包;为了“保运转”,家里的房子被他卖了;那个曾赚钱供弟弟妹妹读大学的大哥,看着母亲重病而囊中羞涩,对妹妹买房的首付款也心有余力不足了。月季尖利的刺啊,让李淑斌在夜深人静时怀疑人生:“花痴”是不是被迷了心窍?
为收集月季种质资源,7年间李淑斌的车跑了近50万公里,走遍《中国植物志》所载的蔷薇属主要分布区,近到四川、贵州,远至新疆。而野外收集不仅是辛苦,有时还得碰运气,无功而返是家常便饭。通过广泛的杂交获得想要的表型性状组合,最终被市场认可,是漫长的“大海捞针”过程,成功几率可能是十万分之一。如此,就不难理解很少有人愿意干育种了,尤其是自负盈亏的商业育种。
2019年,“山穷水尽”的李淑斌“柳暗花明”,团队接到一个上千万的大单,一下子前途光明了。“遇到‘贵人’了”,他说:“这个‘贵人’其实是市场。”靠笨办法得出的成果,独一无二,性状上抗虫、抗病、抗寒能力强。“方向就是‘环保月季’,不用那么多化肥、农药,也不用太多保温、浇灌设施”,李淑斌说:“我们没有专门的销售队伍,如今一年一千多万销售额,靠的是品质和口碑。”
如今李淑斌以大学生毕业生为主体的创业团队,博士、硕士和学士等成员有二十多人,平均年龄才二十五六岁。他们成立了艾蔷薇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探索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产学研路子,将创新成效的评判交给市场。团队怎么留人?除了待遇和机会,还得益于宽松进取的文化。这里没有老板,李淑斌是李老师,李老师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开小灶。今年加入团队的清水河村985毕业生吕雨娜说:“团队的容错率很高,好像还在学校里,有种被保护的感觉。”团队新成员被要求,必须到花农家住一两个月,以“培养和老百姓的感情,认识事业的价值,多一点‘痴’劲”。
李淑斌说“唯有热爱方能坚持”。当年他参加法国国家农业科学院的视频面试,学术能力并不很突出,之所以被选中,导师后来解释说是因为他“全程在面试中保持微笑,看起来是个好相处的人”。所以李淑斌的选人标准,不那么看重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性格质朴、乐观合群更重要。
昆明市晋宁区是我国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第一县”,年产50亿支鲜切花,约占全国一半。去年3月,在地方政府的动员和支持下,李淑斌团队“下山”来到宝峰街道清水河村委会,并在村里建立科技小院和“乡村振兴”实验室。晋宁区拿出200万“一县一业”项目资金支持团队发展,村委会的三栋办公楼拿出两栋给团队免费使用。清水河村月季新品种研发基地建起来了,大家的生活条件改善了。
为何选择清水河村?李淑斌说,来鲜花产业的“靶心位置”,发力推出新品种就能激起浪花,还把团队推到市场竞争最惨烈的战场去锤炼。李淑斌团队的“科技小院”进村带来了什么?清水河村党总支书记吕翠兰说:“有李博士支撑带动,我们就是‘博士后’,办了‘农民业校’、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劳务用工、乡村旅游不说,咱们村从宝峰街道最没存在感的村子,一下成了最漂亮的村子,进村就是月季香!”
如今,“花痴博士”李淑斌团队的基地保存了60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2000多份优异的种质资源,相当于国际上一个中等规模的育种公司。团队已将野生资源和中国古老月季的基因引入新品种培育,得到育种亲本上千份。团队具备了每年优选3-5个月季新品种的能力,先后提交了20多个品种的专利申请,自主研发的“晋宁翠花”等月季品种还获得了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晋宁翠花”杯状花形,橙粉色中透着丝丝嫩绿,既可作鲜切花,又可作盆花和庭院用花,是中国古老月季的基因引入现代月季的后代,也是“环保月季”,今年已规模化培育,目前是团队的“当家花旦”。
“下山”后,年轻的团队将面对国际育种行业“家门口”的竞争,李淑斌头脑清醒。他说,虽然现在离国际一流公司差距大,但只要方向和路线对头、组织形式有活力,背靠国内的大市场踏实做好自己的事,今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在清水河村村口,一块大石头上镌刻着“月季村”三个字,上面一部分故意留白。“是填‘云南’、‘中国’,还是填‘世界’,就看大家努力了”,吕翠兰对未来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