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众多国际国内场合阐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和外延,持续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不断为世界形势向好发展提振信心。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特别策划《习近平“典”亮全人类共同价值》系列,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释义】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答李翊书》是其宣传古文理论的一篇重要文章。李翊,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进士,曾跟韩愈学习古文。贞元十七年,李翊写信向韩愈请教有关古文创作的问题,这篇文章是韩愈给他的回信。
在《答李翊书》中,韩愈首先提出“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认为道德是文章的根本,而文章则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他告诫李翊做学问要脚踏实地、不慕功名,并运用比喻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意思是想要达到“古之立言者”的境界,就要像为树养根、给灯添油那样,加强道德修养,有了崇高的道德境界,所写的文章才能根深实茂、光焰万丈!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强调了重视实质、培植根本的重要性,这种观念直接继承了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思想。
【解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2018年9月3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引用古语“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意在强调中非双方基于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历史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中国和非洲虽然相隔万里,但中非交往源远流长,中非友谊历久弥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双方始终坚持平等相待、真诚友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非关系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双方都能登高望远,找到中非合作新的契合点和增长点,推动中非关系实现新的跨越。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时,习主席情真意切地指出: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
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友谊和合作,已经成为中非关系的标志,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的命题。面对时代命题,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更应该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合则强,孤则弱。”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我们应该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汇合点,树立双赢、多赢、共赢新理念,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更加和平安宁,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