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5点,刘洪生驾驶的养殖船已经劈开波浪,驶向约一小时航程的生蚝养殖区。
身后的岛越来越小,那是石城岛,辽宁省庄河市的石城乡政府所在地。近年来,这里以“政府+企业+渔民”模式打造的“生蚝小镇”而闻名。
石城乡包括9个岛、礁、砣,陆地面积仅有26.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不到1.5万亩。但石城岛海域广阔,海域总面积50.8万亩,滩涂面积6000亩,大海成了岛上人的“耕地”,仅生蚝养殖面积就达到10万亩。人们餐桌上美味的生蚝,成了这个乡许多人的生计所在。
到达养殖区,刘洪生和伙伴们熟练地起筏收笼,一笼笼的生蚝被捞到船上,再运回岛上,经简单加工后通过冷链快递发往各地。
刘洪生驾船出海。(新华社记者 蔡拥军 摄)
刘洪生负责养殖,包括放苗、捕捞和养殖船的日常维护等,他的爱人韩秀丽则在岛上组织人对捕捞后的生蚝进行清理,两个人都供职于大连石城岛生蚝小镇实业有限公司,日常生活、工作与生蚝紧紧连在一起。
50岁的刘洪生介绍,自己24年前就开始跟爱人一起养生蚝。从在海边礁石上刨生蚝苗,到养到收到卖,全要自己操心。那时的品种二倍体小生蚝有约半年时间无法上市,没有任何收益,赶上冬天上市的时候,又得冒着严寒开壳取肉,而且只能卖到附近很小的范围。
“我最早开的船是18马力的木船,现在这条船是钢制的,280马力,船是越开越大了。”刘洪生对公司的前景颇为看好,他的月收入能有1.5万元,“现在我就干分内那点儿工作,比以前挣的还多,而且风险小了很多。”
回岛,收获的生蚝转移到岸边的场地,韩秀丽开始领着几十名妇女清理生蚝上附着的贻贝等杂物,并把生长在一起的生蚝分开。她说:“以前卖生蚝是论斤卖,一斤差不多1块3,现在论个卖,算起来一斤能卖8块。岛上人很少出去打工,岛上就有活干,有时还找不到人,还有不少人到岛上来打工呢。”
工人正在分拣生蚝。(新华社记者 蔡拥军 摄)
初步清理后的生蚝被送进公司在岛上的厂房里,经过自动化的清洗、按重量分拣等程序,保温打包后发往全国各地。
大连石城岛生蚝小镇实业有限公司养殖场负责人王明新说,现在的三倍体生蚝一年四季都可以产出,个头大,蚝肉肥厚,通过冷链运输到其他城市还非常鲜活,生蚝不再只是海边人的美食,这里养殖三倍体生蚝的人越来越多了。
午后,清理完这一处生蚝的妇女们推上电瓶车,开始赶往别处继续工作。
石城乡党委书记姜华说,石城乡是典型的集水产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体的渔业乡镇,乡里的特色项目就是生蚝养殖、加工、销售,80%以上的居民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海洋生产有关的工作。这几年因为生蚝品种升级、产量增加,冷链运输提升、市场扩大,农户增收效果显著,青壮年人均年收入11万元左右。
经过初步清理的生蚝。(新华社记者 蔡拥军 摄)
聊起三倍体生蚝的红火,旁边一位乡干部插话说:“现在能干活儿的妇女都去干活儿挣钱,不怎么赶海了,看不上到海边挖野生蚝的收益,海边野生蚝都越来越多了。”(新华社记者 蔡拥军 郭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