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娃式”礼盒、大盒配小饼……近年来,一些商品的外包装铺张浪费、“喧宾夺主”,让人头疼。日前,工信部组织完成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该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以进一步规范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要求,引导绿色生产、倡导绿色生活。
商品过度包装为何屡禁难止?新标准将给市场及产业链带来哪些新变化?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企业及专家。
哪些算过度?
小物件大包装、轻物件重包装、重复包装……过度包装花样百出
最近,北京市民陈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支口红。收到快递拆箱时,她不禁感叹商家的包装华而不实——拆开鞋盒大小的纸箱,里面是一个缎带礼盒,打开礼盒是一只布料包装袋,再里面是一个两指宽的小纸盒,剥开塑料薄膜和包装盒,终于见到了口红。
不只是化妆品,一块不大的外带面包,里里外外裹了多层包装;月饼、粽子礼盒越做越大,甚至用上了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一些商家在包装上“用心良苦”甚至“用力过猛”,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部分食品和化妆品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包装设计和使用层数过多、空隙率过大、成本过高。”在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韩雪山看来,小物件大包装、轻物件重包装、重复包装等,是目前市场上商品过度包装的主要形式。
过度包装危害不小。一方面增加了成本、抬高了售价,这些成本最终又转嫁给消费者。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在这些包装废弃物中,不少是由过度包装产生的。“过量包装的生产制造本身就是能耗浪费,处置时又将对循环使用和环境承载造成压力。”韩雪山说。
整治过度包装刻不容缓。新标准提出,粮食及其加工品包装层数不应超过3层,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外的所有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售价的20%,并对不同食品的商品必要空间系数作出规定。“通过对包装层数、成本及空隙率等指标进行定量限制,划定了食品和化妆品包装的底线,将有利于引导市场理性回归。”韩雪山说。
为何难制止?
片面强调促销功能、质量把控能力偏弱……多方面因素导致“臃肿”
近年来,商品过度包装频频引发热议。2020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电商平台商品包装抽查时便发现,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涉嫌过度包装,其中化妆品包装不合格率高达70%。
商品过度包装为何屡禁难止?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包装具有容纳产品、保护产品、标示信息、促销等几大基本功能。片面强调促销功能,就有可能导致过度包装。”韩雪山表示,不同商品的包装规格不尽相同,但一般来看,商品售价的10%用作包装,便可实现包装的基本功能;但一些商家有意借助精美包装提升商品附加值,增加“含金量”,或者以包装区分产品,制造差异性,远远超出了包装的基本功能,甚至有涉嫌欺诈的可能性。
中消协曾指出,凡包装体积明显超过商品本身的10%、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价格的30%,或可判定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业欺诈”。
从包装企业来看,一些企业也存在对包装力值估计不够、把控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应对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中可能遇到的磕碰和损坏,商家对商品进行保护性包装是必要的。”浙江大胜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俊军介绍,目前全国有43万余家包装企业,规上企业8800多家,一些小型包装企业对包装的力值估计不够、把控能力偏弱,容易导致为提升安全系数而过度包装的情况。
“限制过度包装,也有赖于消费者意识的不断转变。”在韩雪山看来,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强制性标准,相关举措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新标准的出台,将有利于逐步从供需两端扭转商家及消费者的包装意识。“只有在广大消费者中形成更广泛的绿色环保理念,不盲从包装,聚焦产品本身,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才能真正让轻量化、减量化包装蔚然成风。”
如何做减法?
执行标准、革新技术、创新设计……协同发力推进新风尚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美学设计而非包装繁复上改善商品包装,逐渐成为共识。全产业链协同发力,推动形成包装新风尚。
上游,商家创新设计,增加实用性。例如,喜茶饼家推出的中秋月饼礼盒,严格将包装控制在3层。同时,以坚固、高透明度的亚克力盒作为内包装,辅之以月亮主题设计,既能有效保护产品,还可作为收纳盒被二次利用。
中游,包装企业革新技术,提质增效。通过开发人工智能包装设计系统,大胜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累积的案例数据库、外部资源库,根据客户需求,快速提供若干种结构和平面设计方案,并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实现对产品的有效力学支撑,在减少包装物使用量的同时,降低设计成本。
下游,电商平台激励引导,鼓励原发包装。“原发包装是指商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具备防护功能,无需二次包装就能直接发货的包装形式。”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京东物流通过入仓优惠政策激励上游企业推行原发包装,目前已有上千个商品实现出厂原包装可直发,累计减少物流纸箱使用2亿多个,共减少纸张使用约12.5万吨。
治理商品过度包装是一项长期工程。专家建议,在加快完善相关标准政策的同时,也要鼓励、引导商家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尽量使用可以循环利用、可降解的材料;支持包装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创新包装设计,研发高强度、轻重量的新材料。
“随着新标准的出台实施,产业链绿色环保理念的持续深入,新风尚将加快形成。”韩雪山透露,目前《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也正加快修订,出台后将完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相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