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布局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如何影响“双碳”?
中国官方23日对外公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未来15年该产业发展“路线图”。对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指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载体就是电和氢,在动力、储能方面两者具有互补性,作为无碳工业原料,氢具有不可替代性。
据了解,此次《规划》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N”之一,紧扣“双碳”目标。文件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强调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但目前中国制氢原料以化石能源为主导,制氢过程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加。这与氢能绿色低碳的属性似乎形成矛盾。
针对该现象,此次《规划》确定了氢能清洁低碳发展原则,要求着力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
欧阳明高表示,如果基于化石能源制氢,存在能量利用效率低、二氧化碳排放高等问题,屡遭质疑。虽然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生产—储运—利用全链条上也存在能源转化效率问题,但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不断扩大,效率问题可转化为成本问题。
欧阳明高介绍,在国务院批复建设的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其团队尝试开展从可再生能源制氢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工程验证,当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低于0.15元人民币/千瓦时的时候,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经济性就能得以保障。因此,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中国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分析称,在能源供给端,氢能与电能类似,长远看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中重要的二次能源。在能源消费端,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从生产源头上加强管控,严格限制化石能源制氢、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赋予了氢能清洁低碳这一关键属性。
王翔表示,扩大清洁低碳氢能在用能终端的应用范围,有序开展化石能源替代,能够显著降低用能终端二氧化碳排放。例如,推广燃料电池车辆,减少交通领域汽油、柴油使用;将氢能作为高品质热源直接供能,减少工业领域化石能源供能,直接推动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
根据《规划》设定的“时间表”,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成为新增氢能消费重要组成部分;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清洁能源制氢及应用体系;203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指出,虽然目前现有氢气供应体系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国家能源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规划》有关部署,鼓励在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
“相信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会不断提升,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刘亚芳说。(记者 王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