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开局十四五】河南:创新智造挺起“中部脊梁” 打造5G时代中国新粮仓

来源: 央广网  
2022-01-08 21:01:50
分享: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1308.84亿斤,连续五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左右;进出口总值有望突破8000亿元。初步预计,2021年河南省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元。

  2021年,面对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与疫情等考验,河南省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规划。

  郑州纵横交织的高铁网,米字型高铁网基本建成(央广网发 马健摄)

  5G+智慧农业 打造中国粮仓高产田

  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2021年12月20日,正值河南省冬小麦浇灌封冻水时节,在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记者看到不寻常的浇灌方式:一望无际的麦田里,不见农民,只见一根根伸缩式自动喷灌机正给小麦精准地浇灌冬水。

  尉氏县的高标准农田里,冬小麦长势喜人(央广网发 刘猛摄)

  这是啥高科技?“这叫‘5G+智慧农业’!你往前走,看到信号基站就明白了。”沈家村种粮大户陆爱东指着不远处的一座信号塔向记者解释道。

  原来,2021年年初,河南首座农田5G基站在这里落户,通过5G技术的高带宽、低延时、广接入等特点,将各种先进设备和农业相结合,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便捷、精准且高效。

  “总之就是一句话——高标准农田让节水效益明显。”尉氏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股股长刘纪锋说。他介绍,尉氏县耕地面积132万亩,是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国优质农副产品产区。

  近年来,尉氏县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常年生产粮食15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尉氏县财政更是专项投资3260万元,完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任务,首次提出‘5G+智慧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领先理念,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持续稳产增产。”尉氏县政府副县长赵芳表示。

  尉氏县只是河南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科技兴粮战略的一个侧面。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扛牢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河南坚守的政治责任。

  这些年,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一目标任务,河南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把更多“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平均每亩耕地提升粮食产能150斤。

  尉氏县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抓手,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央广网发 姬娴祎摄)

  目前,河南正在编制新一轮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到2025年,要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并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稳定保障1300亿斤粮食产能,更好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河南制造”升维“河南智造” 抢占发展“新赛道”

  “月掘进超1000米,创下泥水盾构施工纪录!”2021年12月2日,远在境外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盾构穿越工程,传来一则喜讯:我国自行研制的“畅通号”盾构机在2021年11月份累计掘进1003.5米,创造了泥水盾构机单月掘进里程世界纪录。

  2021年6月17日,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在郑州下线(央广网发 孙凯迪摄)

  盾构机,全名盾构隧道掘进机,是现代隧道施工的高端装备,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如今,国产盾构机从无到有,一步步从中国制造发展为中国“智造”,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又一“大国重器”。

  而这份成果的背后,有一份来自河南的“智造”支持——总部位于河南郑州的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装备集团”)。

  近几年,中铁装备集团发展飞速,先后研制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最大断面矩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盾构机订单累计1300多台,市场占有率连续九年国内第一,连续四年产销量世界第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铁装备集团更是成绩斐然:3月31日,世界最小直径常压刀盘盾构机“畅通号”下线;6月4日,世界首台大直径(9.53米)超小转弯TBM“抚宁号”下线;9月14日,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始发……

  窥一斑而知全豹,中铁装备集团的发展历程是近年来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2021年1月的河南“两会”上,河南“十四五”制造业发展目标将定调:通过5年努力,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全面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

  2021年10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未来5年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和培育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万亿级战略支柱产业集群、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

  目前,河南已形成以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5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冶金、建材、化工、轻纺4大传统产业为支撑,以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544”现代化工业体系。到2025年,传统产业比重降到30%左右,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达到60%,跨入新兴与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系列实验室揭牌 赋能科技兴豫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潮流,中原大地波涛汹涌,大幅度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以打造国家创新高地为目标,迈开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步伐。

  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河南全面实施的“十大战略”之首,被写入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标志着河南省进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021年7月17日,河南省第一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正式揭牌运行。这家军地共建的实验室对标国家级实验室,河南省重塑实验室体系、搭建一流创新平台由此拉开了序幕。

  神农种业实验室科研人员在提取小麦基因组DNA(央广网发 河南省农科院供图)

  2021年9月23日,神农种业实验室在河南省农科院揭牌成立。20多天后的10月20日,河南省第三家省实验室——黄河实验室揭牌。以神农种业实验室为例,它的成立就是为了让中国的田野里种上更多河南种子,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有更多河南粮食。

  三个实验室的揭牌,是河南省高位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意味着河南省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体系力量方面,迈出了扎实、关键性也是实质性的步伐。

  2021年,河南省加大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力度,深入推进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推动产学研贯通,建立产业研究院、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实现主导产业、主要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标准化推广智慧岛等双创载体,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构建一流人才政策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航拍郑州北龙湖湿地公园和正在建设中的金融岛,未来这里将成为郑州又一个城市地标(央广网发 李新华摄)

  2021年12月24日,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在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大厦正式揭牌运营,为河南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搭建了又一重要平台。

  河南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李密科表示,2021年,河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望突破 600亿元,再创新高。郑州市大力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对推动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提升意义重大。

  创新平台建设紧锣密鼓。2021年12月28日,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又一河南科研新“旗舰”壮志起航。

  “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是河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实在在的举措,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创新的时代动能,必将激励更多社会力量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浪潮,共同推进全省的高质量发展。”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张占仓说。

  “小区”推动“大省”开放发展

  “综保区建立后,知名企业纷纷入驻,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就业岗位。在深圳工作离家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享受到了同样的工资待遇和生活福利。”陈军说起现在的日子,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时值冬日,天蓝日暖。走进位于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新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新郑综保区”)内,记者见到了已在这里工作了十年的陈军。

  综保区口岸作业区(央广网发 新郑海关供图)

  2011年11月4日,新郑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得知这一消息的陈军,第一时间从深圳回到了家乡。如今,陈军在郑州航空港区买了房,买了车,安了家,孩子也在港区上了学。

  陈军说,现在的综保区,工作岗位很多,高技术人才、体力劳动者等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也想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如今,与新郑综保区相关的配套企业超过600家,直接解决逾30万人的就业问题。新郑综保区被誉为“小区推动大省”的典范和河南承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发展现代物流业,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手机制造加工贸易、保税维修、跨境电商、保税仓储等多种业态正在区内快速发展。

  河南作为中部地区主要省份,始终坚持开放发展战略。新郑综合保税区是推动地区发展的核心发动机,运行十年来,该区以5平方公里的面积推动16.7万平方公里的河南省外贸翻倍高速增长。

  3年间,新郑综保区跨境电商进出口清单量和货值增长超过4倍,跨境电商新业态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据新郑综保区和口岸服务局口岸发展处处长李纪昉介绍,2021年1-11月,新郑综保区新增备案注册跨境电商企业85家,达到846家,已形成包括电商平台、仓储、物流、关务等企业在内的跨境产业链。

  据统计,2021年1-11月,新郑综保区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083.3亿元,同比增长16.8%。综保区进出口值居全国综合保税区第2位、海关特殊监管区第3位,占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6.83%。

  靠着综保区的拉动,河南省进出口值从2011年的2056.61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6654.80亿元,进出口值数年来始终位居中部地区省份第一,跻身全国前十强。2021年前11个月,河南省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7185.31亿元,同比增长24.7%,已超2020年全年。河南省的开放型经济得到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网通办”跑出服务“加速度”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河南,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数据“一网通享”。推进高频使用证照电子化和信息共享互认。

  “‘快速通办’为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特别是业务终端进企业,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部分财务支出,也减少了企业人员办理的次数。”2021年12月27日,在鹤壁市社保服务中心大厅,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孙志勇告诉记者。

  当天下午,孙志勇来办理退休审批业务,谈到企业参停保业务感触颇深。以前办理这些业务有时要跑三四趟,还要提供各种材料。现在有了数字证书后,特别方便,企业在线上就能完成业务办理了。

  鹤壁市居民在社保服务中心用身份证自行办理业务(央广网发 杨波摄)

  在服务大厅办完灵活就业参保和异地养老转移的居民窦粒源告诉记者,现在(服务)大厅推出打包办业务,两项业务一起办理,一趟就办完了。

  据鹤壁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杨奇峰介绍,以前群众申报工伤待遇要带着资料跑多个部门审批。现在群众直接带资料到工伤科申报,工伤科审核通过后转交前台受理,受理直接推送至业务相关科室经办审核,办结后即可进行结算。群众不用再跑多个地方递交、审批材料,在服务大厅就可以一次性办结所有业务。

  据悉,2021年鹤壁市“快速通办”共取消证明材料6项、公共服务事项申报材料43件;在人社系统政务服务234项中,即办件达到148项;所有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比为82.98%。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2019年,河南省新社保系统上线后,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实现了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2021年河南省人社部门行政职权下放至25项,减少了68.4%,行政许可从13项减少到6项;取消证明材料125项,实现21项重点民生纳入全省100项“一证通办”事项中;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平均压缩70%;重点行政许可办理时限压缩95%,其中63%实现现场即办,省本级227个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

  开局即冲刺,稳中求进、厚积成势。这一年,河南省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推动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郑州都市圈扩容、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启动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一大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让河南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育先机、开新局。

  奋楫争先的河南,在更加出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关键词:河南,中国,新粮仓责任编辑: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