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这“乡”有绿。
5月的萍乡,草木蔓发、满目皆绿。徜徉在绿树青山、绿水蓝天间,谁也不会将这座一派江南好风光的城市和多年前“灰蒙蒙、黑乎乎、脏兮兮”的形象联系起来。
作为赣西工业重镇、中国近现代工业发祥地之一,萍乡一度因煤铁而兴、也因其而困,而在新时代她又因转型而重生、因创新而复兴。萍乡,这座在重污染工业城市基础上新晋的全国文明城市,她化蝶焕新的转型之路,引人深思。
不吃“资源饭”,出路在哪?
上绿色环保,汰污染高耗。
5月7日,萍乡第二季度12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525亿元。当天,江西佳禾电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码投资22亿元的二期项目在上栗县动工,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
上栗县委书记肖妮娜介绍说,去年底,上栗与佳禾电声的母公司签订招商引资协议,今年一季度实现投产,蓝牙音箱、耳机等产品日产量达4万多件。
“公司产品主要为国内一知名企业配套,此次加码投资重点是提高智能制造水平。”佳禾公司总经理严跃华说。
如今,走进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上栗园区,只见厂房林立。而本世纪初,资源枯竭的萍乡却是另一副面貌——花炮厂扎堆、安全隐患多,煤矿低水平开采、环保压力大……
出路何在?近年来,当地一方面退出旧产能,淘汰落后花炮企业、关闭小型煤矿;另一方面激发新动能,抢抓5G时代机遇,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
萍乡走上转型之路,一组组数据,体现决心与成果——
全市原煤开采量已由历史最高1600万吨,下降到去年117万吨;电瓷产业先后引进10余个央企项目,特高压绝缘子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超30%;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0%……萍乡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双获国务院通报表彰。
“我们将坚定不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萍乡市委书记陈敏说。
“灰姑娘”如何变身“绿富美”?
湖光山色,花红草绿。
安源区城郊管委会略下村,风光旖旎、上镜成画。
“过去,村里植被破坏、山体损毁、环境污染,裸露的矿山如一块块醒目的‘伤疤’。”略下村党委书记周常坚说,当年村里7000亩山林,因采矿被破坏的就有近700亩,漫天灰尘让人睁不开眼。
面对生态困境,萍乡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开展村庄改造。略下村累计栽种3万余株花木,如今村里的“阳光花海”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样板,年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带动1500名村民累计增收300多万元。
正如略下村一样,萍乡一大批乡村华丽转身,又黑又脏的“灰姑娘”变成人见人爱的“绿富美”——
湘东区江口村,经过山林修复、污染整治,竹艺编织、油葵花等原生态产品走出农村,艺术区、藏书楼等文艺建筑走进乡野;上栗县泉塘村,打造秀美田园综合体,今年“五一”假期吸引5万余名游客,实现旅游增收210余万元……
珍爱山川河湖,守护蓝天碧水。截至目前,萍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25%,居全省第三,湿地保护率76.07%,列全省第一;投入60亿元用于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全市21个地表水监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全部达到100%。
跳出“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的循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萍乡正努力实现天更蓝、山更绿、城更美。
全民创城,好事咋办好?
初夏,晨晖,微风。
步入安源区八一街道联建新村小区,眼前一亮。“地面平了、路灯亮了、景观美了、广场有了,老旧小区变了样,住着越来越舒心。”小区20多年的住户赖芬说。
八一街道启动小区升级改造工程后,投入1300余万元,用于道路海绵化、垃圾分类、规范停车、完善绿化等,解决百姓关心事。
老旧小区改造是萍乡创建文明城市的缩影。历经15年接力,2020年萍乡终于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如今漫步街道,新风扑面——
民乃城之本。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萍乡围绕百姓关切的身边事,共整治改造443条背街小巷、106个老旧小区,实现垃圾不落地、绿化景观全覆盖;
城添“文气”,以文化人。全市20个市县文化场馆、5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7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改造提升;
“好人效应”带来“好人文化”。萍乡市先后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81人上榜“中国好人榜”,全市注册志愿者达26.5万人……一群好人带动满城春风,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今年以来,萍乡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着力弥补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短板,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深入各地。
“萍乡人孜孜以求、笃定前行,回望来时路,我们感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要通过创建,切切实实为百姓办实事,促进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双提升。”萍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聂晓葵说。(新华社记者 邬焕庆 李兴文 黄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