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我们餐桌上多为“外来猪”?!本土“二师兄”去哪了?

来源: 央视财经微信公号  
2021-04-28 08:26:10
分享:

  原标题:8个品种本土种猪灭绝!我们餐桌多为“外来猪”?!本土“二师兄”去哪了?

  我国是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两者都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养猪业,有一句行话叫“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圈”,种猪是生猪的“芯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绝大部分的种猪都来自国外,这种情况下,进口种猪一旦断供,后果难以想象。

  从48万头到仅剩100多头,这里的猪经历了什么?

  雅南猪是四川丘陵地区独有的品种,上世纪七十年代,种猪数量曾经达到7万多头,然而短短几十年时间过去,现在仅剩下二百多头。

  外来猪出栏快、瘦肉率高,对养殖户来说,投入同样的成本,收益更高,雅南猪便在当地逐渐被淘汰。

  ↑四川省邛崃市夹关镇二龙村村支书 罗佳松

  2007年的时候雅南猪已经濒临灭绝。如今,李培林的保种场是全国唯一一个雅南猪原种场,这里的200多头雅南猪核心种源,是他花了几年时间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寻来的,一旦染病就彻底绝种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雅南猪是我国48个优良地方黑色猪种之一,曾是川西地区“家家都有的黑色毛猪”。但如今,雅南猪的数量比大熊猫更为稀缺。而不仅是雅南猪濒临灭绝,根据2016年的一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特有的90个地方猪种中,8个品种已经灭绝,29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

  四川是生猪大省,2020年生猪出栏量达5614.4万头,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四川也是我国的畜禽资源大省,目前共有6个地方猪品种资源,其中,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成华猪,经典川菜回锅肉的原料少不了成华猪。

  据成都农业年鉴记载,1985年全市成华猪尚有存栏48万多头,是成都人餐桌上的肉类主角。但是外国种猪的大量进入,对本地黑猪造成了冲击。

  养殖户们纷纷改养成本更低的外来猪,本地成华猪数量越来越少,截止到2013年,成华猪仅有100多头,这个在成都平原发展了2000多年的本土种猪濒临灭绝。经过成华猪原种场近10年的努力,现在才有了1600多头存栏。

  成华猪长得慢,吃的饲料却比外国的白猪多,田晓初一年保种的成本算下来要600多万。为了维持保种场的开支,他们每年会卖掉一部分猪,只维持住200头左右的核心种群,才勉强实现收支平衡。

  记者走访了多个中国本土种猪保种场,几乎都面临着像成华猪、雅南猪这样的困境。目前在消费市场上,中国本地猪的市场占有率已经由上世纪的90%以上降至目前的2%,也就是说,我们日常餐桌上的猪肉,绝大多数都是外来猪。

  本土猪育种难上加难,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2021年3月14日,经过9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来自丹麦的1200头种猪货运航班降落在安徽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就在同一天,2400头美国进口原种猪大白、长白、杜洛克也顺利抵达四川宜宾。这些“不远万里”来到国内的猪正是号称“猪芯片”的外国种猪。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种猪需求量巨大。2020年全年进口种猪约3万头,创历史新高,2021年1到3月进口种猪已经超过一万头,进口种猪数量逐年增加。这样的现状让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朱砺感到担忧。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 朱砺

  想要摆脱对国外种源依赖,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对进口的二代种猪持续进行选育,最终获得国内自己的种猪。目前,我国种猪业长期只重视引种,不愿意育种,陷入了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恶性循环。种猪的核心种源始终掌握在别人手中,一旦切断,对国内生猪养殖效率会造成巨大影响。

  2012年,邹中友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建立一套完整的种猪选育体系,培育出自己的种猪。这个决定意味着他需要把之前买的一千多头三代种猪全部淘汰,重新再去购买最新的种猪。

  不仅如此,所有的新种猪都要以选育为优先,不能进行育肥和销售,这样短期内不仅没有收入,还需要大量的投入。整整三年,每一百头种猪经过选育后,仅有两三头可以作为种猪,十到二十头作为备选二代公猪,剩下的猪只能作为商品猪淘汰销售。

  虽然资金捉襟见肘,但邹忠友始终没有放弃,经过三年多的精心选育,他终于选出了属于自己的原种猪。如今,这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常年存栏原种猪已经达到4000多头,父母代种猪2400多头。2020年共向国内市场提供种猪2万头。邹中友也从数千万元的负债中慢慢走了出来,尝到了育种带来的红利。

  如今,邹中友的种猪很受欢迎,排队购买的养殖户需要耐心等到半年以后。事实上,目前,国内种猪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国外引种依旧是王道。但2018年持续至今的非洲猪瘟,让国外种源大幅减少,国内种源又买不到,这给国内的一些养猪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岳亮是巴中本地的一家中等规模养殖户,猪场存栏一度达到一千多头母猪。但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岳亮的猪场被迫关闭整顿,至今,在养猪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四年的岳亮还没有买到种猪,生意依然处于停摆的状态。

  国内外引种价格差别悬殊,但是眼下排队引种却遥遥无期。而像岳亮一样面临困境的养殖户在国内还有很多,这也是国产猪肉产量连年走低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404万吨,2019年为4255万吨,2020年为4113万吨。

  与此同时猪肉进口量逐年增大,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进口猪肉210.8万吨,2020年猪肉进口439.22万吨。朱砺认为,不管是外来猪还是本土猪,掌握种源的核心育种技术迫在眉睫。

  半小时观察:奋起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

  猪肉,是我们餐桌上最为常见的一种食材。然而,国内生猪养殖业大量从国外引种,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杂交、轻保护”现象,遭遇“卡脖子”风险,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猪产业的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为破解生猪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指明了方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期待更多的生猪养殖企业能够痛定思痛,在育种方面创新发力,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将猪“种”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关键词:餐桌,猪肉,四川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