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纵论

禁止未成年人打赏,能管住“熊孩子”的手? | 长城评论

来源: 长城网  白毅鹏
2020-11-24 16:36:44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白毅鹏

  11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对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未实名制注册的用户不能打赏,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截图。

  近些年,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频出现。江苏的11岁男孩花光家里40万房款,来打赏主播玩游戏;广西一熊孩子借“网课”打赏主播,两个小时就花掉3万多元。“熊孩子”的巨额打赏,往往给家庭带来财产损失,申诉顺利的话打赏金可以完整返回,当事父母不过“虚惊一场”。但不少情况下,即便整个家庭多渠道辗转申诉,打赏金却依旧无法全额返还,而举证之困难、申诉之繁琐、内心之疲惫,更是让试图弥补孩子过错的家庭,陷入困顿。

  此次出台的新规,无论从具体内容,还是整体导向,都在紧密回应社会关切,尤其是未成年人巨额打赏的问题。在新规出台前,针对社会上多发的“充值纠纷”“打赏纠纷”事件,先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二)》,对有关限制性情形予以明确;在明年即将实施的《民法典》中,对充值和打赏后金额能否追回,同样有更清晰的说明。在今年年底前,《主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规范》和《直播行业打赏行为管理规则》也将出台,针对的就是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赏、高额打赏和未成年人打赏三种打赏行为。

  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对于其无知行为,平台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新规提到要落实实名制管理,要求平台通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等措施,确保实名制要求落到实处,明确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针对的就是一些平台,在之前实名制管理上未落实到位、未成年人验证缺失的问题。

  同时,直播平台还要限制最高打赏金额,达到“打赏”每日或每月限额,应暂停相关用户的“打赏”功能,平台还要对“打赏”设置延时到账期,如主播出现违法行为,平台应将“打赏”返还用户。这些规定,能为“熊孩子”疯狂打赏按下“暂停键”,也利于后续错误打赏的资金顺利返还。

  新规还提到,平台不得采取鼓励用户非理性“打赏”的运营策略。对发现相关主播及其经纪代理通过传播低俗内容、有组织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等手段,暗示、诱惑或者鼓励用户大额“打赏”,或引诱未成年用户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的,平台须对主播及其经纪代理进行处理,列入关注名单,并向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书面报告。这些更为细化的规定,将扭转商业平台不顾一切“向钱看”的运营策略,规范平台无视或纵容巨额“打赏”的嗜利行为。

  针对“未成年人打赏”,国家也是“操碎了心”,但最终效果如何还要看具体落实。相关平台当然要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延期到账等都应“一个不少”地落实到位,企业逐利本没错,但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配合好监管部门制定出相应规则,维护好每一个人的社会利益,保证赚得每一分钱都正当、合法,社会自然也会给予相应的回馈。

  平台自觉是一方面,外部监管同样不可或缺。只有对那些依旧“我行我素”的平台严加约束,督促其更好落实各项政策,让国家出台的“组合拳”发挥出真正的威力,才能帮家长管住“熊孩子”乱打赏的手,直播行业的风险才能被有效控制,用户权益才有更全面的保障。

关键词:未成年人,打赏,熊孩子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