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纵论

长城评论|传承中华文化,感受中秋之韵

来源: 长城网  吕海峰
2020-09-30 15:11:00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吕海峰

  一夜西风袅袅,改变了天上云的模样。夏天的那种乱云飞渡、黑云压城、群魔乱舞般的恐怖与狰狞,转眼间就被秋风一扫而去。中秋如期而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团聚”是中秋节所蕴含的深刻底蕴,不但寄寓着中华儿女团圆的梦想,还积淀着中华儿女团圆的心理诉求。即使我们当前的生活瞬息万变,价值取向日益多元,一些人对于节日相聚的愿望也逐渐淡化。但是,每个人的家中都有老人,而老人又最怕孤独,一旦家中出现“月圆人难圆”的场景,他们就会生发出一种难以名状的忧伤。为此,中秋节是一个尊老、敬老的绝佳良机,“常回家看看”的最美写照,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

自制月饼迎中秋。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吃月饼、赏明月、寄乡愁。”中秋节吃什么?答案一般是月饼。中秋节吃月饼,是沿袭了几千年的习俗。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吃掉象征“团圆”和“美满”的月饼,来烘托节日的气氛。也正因如此,“月饼”同”明月、乡愁”一道逐渐成为了我们中秋节特有的节日符号和文化标志。当然,除了“月饼”,“中秋”还有许多其它美食,诸如吃板栗、吃芋头、吃紫皮葡萄、吃红瓤西瓜、吃白色的菱角……这些中秋节特定的仪式与思绪,勾勒出了“中秋”作为重大传统节日的意义刻度,也体现着中华民族极其悠久的历史文明。

  中秋节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古往今来关于“中秋”的诗词是不计其数。诸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丽,“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的哲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缠绵,“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的恢弘,“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的晶莹,其中所负载的是中华民族深邃的文化内涵,也体现着每一位中华儿女期望国家强大、民族昌盛的赤子情怀。

  让我们在中秋节与传统文化同频共振,感受浓浓中秋之韵:偎依“桂树”席地而坐,即使凉风如水,浸透衣襟,也要于细碎的花隙中,看月亮斑驳的脸,任流云飞过。这份传统文化的映射,必将为我们照亮奋斗的前路,在赓续传统中走向光明的未来。

关键词:中秋,文化,情怀责任编辑:李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