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纵论

【长城评论】“导师崇高师娘优美”论文作者被处理不应是终点

来源: 长城网  于平
2020-09-18 18:50:53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于平

  今年初,两篇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引发舆论关注——作者在论述生态经济学的过程中,列举了导师程国栋夫妇的事例,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并且论文标注属获资两百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经调查,论文作者徐中民此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中,提供大量虚假信息,受到追回资金、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2年、通报批评的处罚。

论文截图。

  中科院研究员徐中民在论文中拍导师与师娘的马屁,结果被舆论扒了出来,这件事不仅坑了他的导师与师娘,也让他自己声名狼藉,付出沉重代价。之前,徐中民发表在《冰川冻土》的那篇论文被撤稿,如今,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的造假又被挖了出来。这个项目中,有6名参与者,5人只是徐中民指导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另1人是徐中民项目组临聘人员,无职称,结果在徐中民笔下都成了助理研究员。这样的造假可谓随心所欲,毫无诚信可言。

  诚实守信,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是任何科研人员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伦理。在“赞导师与师娘”风波中,相关的调查处理没有浅尝辄止,而是举一反三,对作者徐中民的学术不端行为进一步排查和追惩,让学术不端者不仅“丢脸”,而且“肉疼”,这样的穷追猛打当然值得点赞。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严肃处理,公开点名,向社会进行了公示,这再次打破了学术不端“匿名处理”“内部处理”的潜规则,对造假等不端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

  不过,这样的处理也并非完美,留下了几个疑问。徐中民之前获得的两百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被追回,但问题是,他那个项目是2011年获批的,到现在已经过去9年了。两百万的资金早就花完了吧,那么现在这笔钱又该怎么追回,是让徐中民自掏腰包吗?如果徐中民个人不肯拿出这笔钱,是不是要走法律程序?

  徐中民因为提供虚假信息,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2年,这个处理是否偏轻。诚信是学术道德的红线,一旦逾越,理当付出惨重代价。去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报7个科研不端典型案例,这些学术不端者被取消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资格的期限,最少是4年,最多是7年,相比之下,徐中民的2年,真得能罚当其罪吗?

  更让人不解的是,徐中民的学术造假行为怎么会一路绿灯,直到9年后才发现?论文参与者职称弄虚作假,这又不是什么高明的造假方式,只要在审核把关时,对申请资料严格比对和审核,是很容易识穿的。那么,当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审核徐中民的项目申请时,是如何把关的?倘若不是徐中民的马屁论文引起舆论关注,他的造假行为会受到查处吗?对于这起学术造假事件,是不是也要进一步追究相关审核人员的责任?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徐中民的阿谀奉承、弄虚作假固然令人不齿,他受到接二连三的处罚,因此身败名裂,是其咎由自取。但这个事件的处理显然不能止步于此。如果一个简单的职称造假,都不能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识破,直到9年之后才真相大白,那么,遇到其他复杂和高明的造假该怎么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审核,又如何能让公众放心?须知,比惩治学术不端更重要的是防范,对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是不是也要认真检讨呢?

关键词:冰川冻土,论文,作者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