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过敏性鼻炎泛滥成灾,为何应对静悄悄、慢吞吞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2020-09-14 16:57:06
分享:

  夏末秋初本是内蒙古最美丽的时节,可很多人却紧闭门窗,害怕出门,只为躲避一个让他们苦不堪言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的敌人——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有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等症状。

  近年,过敏性鼻炎呈大流行趋势,内蒙古更是泛滥成灾,当地群众连年叫苦不迭。可由于对沙蒿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研究不足,有关部门的应对要么静悄悄,要么慢吞吞,甚至这头种沙蒿,那头拔沙蒿,被指“左右互搏”。

  折磨人的过敏性鼻炎,何时能盼来好转?

9月2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气象台工作人员在利用显微镜监测花粉颗粒数。安路蒙 摄

  从打喷嚏到喘不上气 蒿属植物惹人怨

  患过敏性鼻炎3年的呼和浩特市民朱先生,早已习惯每到8月就喷嚏不断、眼睛红痒、咳嗽不止。

  但今年很是不同——他明显感到喘不上气。

  朱先生赶往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自己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引发的支气管哮喘。这让朱先生难以接受:“才3年,咋就成哮喘了?”

  备受折磨的不止朱先生一人。近年内蒙古过敏性鼻炎来势汹汹,发病人数连年攀升。

  内蒙古人民医院耳鼻咽喉教研室主任刘晓玲介绍,过敏性鼻炎可引发鼻窦炎、结膜炎、中耳炎等疾病,其中一些人病情加重后可能发展为致死性疾病——过敏性哮喘。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78岁的农民王二虎发展成过敏性哮喘多年,时不时需要抢救。“自己遭罪,全家人受怕。”王二虎说。

  我国过敏性鼻炎患病率最权威的统计来源《中国过敏性鼻炎诊疗指南》显示,从2005年至2011年6年间,我国成人过敏性鼻炎患病率从11.1%上升至17.6%,估算患病人数大约增加1亿。

  刘晓玲援引内蒙古卫健部门的研究表示,目前呼和浩特、赤峰、鄂尔多斯三地城市及农村过敏性鼻炎确诊发病率已经达到17.1%;儿童发病率逐渐增多,出现2岁患儿。另一研究显示,锡林郭勒草原地区过敏性鼻炎自报发病率高达32%。

  多名医生用“暴增”形容内蒙古近年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态势。“每到8、9月过敏性鼻炎患者翻番增长。”内蒙古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刘晓琴说,“平日接诊的鼻炎患者有100多人,多的日子竟达到300多人,这是过去没有的。”

  相较于过去模糊的认知,如今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趋于明晰。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张罗介绍,北方地区秋季主要过敏原是草花粉,南方地区以螨虫为主要过敏原。

  内蒙古卫健部门研究结果也显示,蒿属植物中的黄花蒿花粉是内蒙古地区的主要过敏原。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王博谦等专家认为,黄花蒿与沙蒿的致敏蛋白具有同源性,对黄花蒿过敏往往也对沙蒿过敏。

  对此,北京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尚未研究出二者的明确关系。

  群众千呼万唤 有关部门不够敏感

  暴增的发病态势、庞大的患病人群、痛苦的疾病折磨、持续的治疗花销,让原本只是健康问题的过敏性鼻炎,发展成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

  据本刊记者了解,至少已有5年时间,内蒙古各地民众呼吁,集中力量攻坚,拿出实招缓解病痛。可至今相关部门仍各行其是,尚未形成应对疾病的合力。

  2016年,内蒙古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由卫计部门牵头启动“气传致敏花粉与过敏性鼻炎患者相关性研究”项目。该研究项目于去年结束,已产生一些涉及患者人群、过敏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但相关成果尚未公开发表,社会公众和林草等部门对这些信息尚不知晓,研究成果暂未有效指导应对措施制定。此外,内蒙古人民医院等单位也在楼顶开展花粉浓度监测及播报等。

  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过敏性鼻炎防治还要取得林草、气象等部门的配合。

  记者获悉,长期以来,不少过敏性鼻炎患者怀疑,是生态建设中广泛种植沙蒿引发大面积过敏。对于民众的疑惑,内蒙古林草部门多年来却从未回应公众关切,也未采取行动厘清真相,甚至继续小面积补播沙蒿。

  当记者提及蒿属植物是主要过敏原时,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刘清泉回应称:“目前尚未有权威机构证明,沙蒿是过敏性鼻炎的真正过敏原。”

  另一面,一些地方政府如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则在今年夏末启动“除蒿行动”——清除沙蒿等蒿属植物。

  对“除蒿行动”,刘清泉认为“很荒唐”。

  可无论如何,这样一头种沙蒿,另一头拔沙蒿,部门之间没有共识,分歧较大,还是让公众无所适从。

  此外,气象部门精准预报花粉浓度,对于预防和缓解过敏性鼻炎十分重要。但据了解,目前内蒙古仅有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刚刚开展花粉浓度监测预报服务,基于资金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仅设立了2个监测点预报全市1.7万平方公里的情况,准确率有待提高。

  呼和浩特市气象台台长杨彩云说:“没有林草部门的植被分布图,没有卫健部门的致敏花粉类别,气象部门不知道重点在哪些方位、重点监测哪些花粉,监测预报服务有缺憾。”

  对于内蒙古人民医院在楼顶开展的花粉监测与播报,一位气象专家坦言,由于与气象部门缺乏配合联动,准确率有待商榷,因为花粉监测有专门标准,需要离地1.5米至2米间进行。

  明晰原因联手应对

  近年,除内蒙古外,陕西、甘肃等北方多地的过敏性鼻炎发病率也在走高。面对百姓日益强烈的呼声,多方建议要以人民为中心,急百姓所急,多方联动、积极应对。

  首先,要高度重视疾病。陕西爱暖人间公益中心负责人陈丽娟认为,陕西、内蒙古等地近年过敏性鼻炎患者众多,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朱先生等鼻炎患者建议,相关部门需切实认识到过敏性鼻炎防治的重要意义,增强过敏性鼻炎防治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其次,尽快明晰北方地区过敏原,为决策提供支撑。目前,内蒙古等地生态建设中普遍种植的是沙蒿,而由于皮肤点刺过敏原检测蒿属仅能检测黄花蒿一种,未开展沙蒿检测,沙蒿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仍然模糊。只有揭示出黄花蒿和沙蒿的关系,才能厘清沙蒿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进而为开展植被替换、花粉监测与预报等多部门联动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部门联动携手应敌。刘晓玲表示,过敏性鼻炎防治是涉及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建议政府组织卫健、科技、林草、气象等部门分工协作,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变态反应诊疗中心建设、花粉浓度监测与预报、合理改良或调整植被种植等工作。杨彩云建议,由林草部门提供植被分布地图,卫健部门提供致敏植物种类,科学指导气象部门设置花粉浓度监测站点,监测到的花粉浓度数据进而也为卫健、林草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第四,走出认知误区科学应对疾病。刘晓玲建议,过敏系综合因素造成,民众的注意力及科学研究不能只盯住过敏原,还与个人的过敏体质、空气、湿度等因素相关,应全面认识这一疾病。同时,患者还要走出“挺挺就过去”“不信专家信偏方”等误区,早预防、早控制、早治疗,实现过敏性鼻炎科学防治。(记者 王靖 安路蒙 魏婧宇)

关键词:鼻炎,应对责任编辑:陈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