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特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光照亮世界前行之路——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简版)

来源: 新华社  
2020-09-02 11:08:59
分享:

  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75年后的今天,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人类不变的追求。如何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推动人类共同发展,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是中国给出的响亮回答。这一顺应历史潮流的中国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为各国人民携手跨越阻碍、共同开创发展繁荣的新未来照亮了前路。

  浴血奋战 开创历史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宣告胜利结束。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铭记在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战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评价说:“中国将士英勇作战,在抗击穷凶极恶的侵略势力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那地狱般的日子里,中国作出了巨大牺牲。”

  中国理念 唱响世界

  牢记战争,是为了守护和平,构筑人类共同的未来。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在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主席就这一理念作出进一步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7年多来,中国步履坚定,扎实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蓝图的实践: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探索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推动各方对话协商解决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从与多个国家分别构建的双边命运共同体,到周边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从中欧命运共同体到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

  ——中国倡议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一大批“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落地开花。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系列多边合作新平台的建立,为实现包容和联动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莫斯科到雅加达,从雁栖湖边到西子湖畔,从纽约联合国总部到日内瓦万国宫,中国领导人在各个场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阐述总能引发强烈共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凸显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命运与共 共创未来

  75年前,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并肩战斗,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75年后的今天,中国对如何更好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应对当前多种挑战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议主张。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其对时代主题的精准把握和对人类福祉的不懈追求,呈现出引领时代进步的力量。

  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评价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诠释了合作、和平与发展的真谛,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诉求。

  当前,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更加凸显出人类命运休戚与共。面对新冠疫情这个共同的敌人,国际社会应发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精神,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携手打赢这场关系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卫战。

  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世界各国应坚定支持和践行多边主义,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面对重重挑战,各国人民只有本着命运与共的精神,并肩携手、共克时艰,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携手走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新华社记者 何梦舒 谢琳 商婧)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