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环球资讯

追查新冠病毒来源不是“甩锅”专家:只有查明才能切断传播途径

来源: 环球时报  
2020-03-02 07:57:54
分享: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本报特约记者 魏云峰】《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以下简称联合报告)于2月29日正式发布。这份备受关注的报告承认,目前对新冠肺炎这种全新疾病的认识仍非常有限。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查明病毒来源,才能尽可能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新冠病毒来源仍未确定

  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发现“没有中国旅行或密切接触史”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外界有理由对“新冠病毒是从中国发源的”这种说法提出怀疑。钟南山院士关于“虽然新冠肺炎首先在中国出现,但疫情发源不一定在中国”的表述更激发社交媒体大讨论。在这份联合报告中,同样在开篇就对新冠病毒的来源展开探讨。不过无论是报告本身还是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均认为,当前没有充分证据能说清楚新冠病毒的确切来源,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讨论病毒是发源于国内或国外还为时过早。

  戴着口罩的意大利士兵在广场上值勤。

  联合报告描述称,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病原体,现有知识对“病毒的动物来源和天然宿主”“初始阶段的动物到人的感染过程”“早期暴露史不详的病例”等传染源的了解存在局限。已知它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在武汉发现的早期病例被认为是通过动物传染到人的途径感染,但截至2月25日,尚未查明动物来源。新冠病毒与蝙蝠携带的SARS样冠状病毒RaTG13株全基因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6%。“蝙蝠似乎是该病毒的宿主,但中间宿主尚未查明”。

  当前战疫斗争正处于关键阶段,为何各国科学家却要执着于寻找看似关系不大的“新冠病毒发源”?不少网友将其中的理由扭曲为“甩锅”,并派生出类似“美国率先发病,然后传染到中国”的说法。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培玉教授3月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病毒溯源堪称疫情防治的核心,其目的是找到病毒传播源头,摸清病毒初始传播途径、突变规律和潜在风险,从病毒源头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现在学术界的研究证明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潜在的中间宿主,但数量稀少的穿山甲怎么会带来如此大规模的感染?病毒又是如何从动物到人类,疫情如何在人类社会蔓延,这些仍是未知数。联合报告特别提醒说,由于不清楚新冠病毒的动物来源,因此已发生疫情的地区“必须考虑病毒复发的危险”。

  多国确诊的部分新冠肺炎病患没有中国旅行史和密切接触史,会不会新冠病毒是在多地独立传染呢?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教授杨占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按照传染病暴发性流行的基本要求,这次新冠肺炎首先大规模暴发疫情地在中国武汉,从病人体内检验出的首个新冠病毒也在武汉,因此武汉是此次疫情暴发的发源地。但这并不表示新冠病毒源头一定始于武汉,新冠病毒可能同一时期有多个发源地,有可能来源于不同动物、不同人或不同地域。

  联合报告称,“对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2月中旬在不同地点采集的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具有99.9%的同源性,无明显基因突变”。杨占秋表示,确定哪里才是病毒的起源地需要更多的研究。中国需要重视流行病学调研工作,比如要调查最早一批病患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是否有国外旅行史或者与他人和动物的接触史等非常细致的问题,搞清楚这些病人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多部门多学科协作,运用大数据是可以追查到结果的。

  至于美国的流感疫情是否与新冠病毒相关,杨占秋认为,不是没有可能,但需要有科学证据。如果美国从一定数量的流感患者样本中检测到1/3或1/2的患者携带有新冠病毒、最早的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有与美国人接触史或美国旅游史,且体内病毒与美国流行的新冠病毒相同,才能说明武汉新冠肺炎病毒起源于美国。这取决于美国的科研人员是否会做这样的回顾性研究工作,是否会对外公布研究结果。

  王培玉表示,现在全球早已实现一体化,互相往来频繁,单凭一个国家无法防控病毒蔓延。中国科研人员已将研究成果向国际公布,国际社会也应该全力合作,通过跨国的研究论证来搞清楚世界各地的新冠病毒是否为同一类型,在基因序列上是否有差别,判断新冠病毒是否有其他来源。其中世界卫生组织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在各国之间协调,进而尽可能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防控疫情蔓延,全球该怎么做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联合报告对各国的战疫准备提供了指导意见。

  报告称,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对公共卫生问题及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它既不是SARS,也不是流感,仅根据已知的这两种病原体来构建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并制定防控措施存在风险,尚不足以阻止传播、减少疾病、挽救生命。

  报告称赞“中国采取坚定有力的综合性非药物性干预措施,非常有效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为全球应对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经验”。中国经验证明,确定新冠病毒后,在地方开展全面风险评估,利用差异化的风险控制策略,管理无病例、散发病例、聚集性病例乃至社区传播等不同类型地区取得明显成效。但国际社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还未准备好去组织实施“已经被中国证明了唯一能阻断或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传播的措施”。

  韩国出动军车在街头喷洒消毒。

  为此报告建议,有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及疫情暴发的国家应立即启动最高级别国家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采取所有必要的非药物性干预措施,阻断疫情传播;大力开展疫情防治宣传,让公众充分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根据需要采取更严格的措施阻断传播链,例如暂停大型集会和关闭学校、工作场所等。

  对于尚未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报告也建议做好随时启动最高级别国家应急机制的准备;将新冠肺炎快速检测、大规模病例隔离和呼吸机设备救治能力纳入国家应急处置方案中;立即在所有医疗机构门急诊和发热门诊实施最严格的防控措施,这些是新冠肺炎病例最有可能输入的区域。

  报告也对普通民众提出建议,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出现的传染性疾病,但只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疫情暴发就可以得到控制,患者大都能够康复;应立即采取并落实最严格的预防措施,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人人做好准备,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严格保持“社交距离”,努力帮助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人人易感 儿童罹患率相对较低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联合报告确认的新冠肺炎传染机制和易感人群等信息尤其重要。报告提到,新冠肺炎主要是无防护时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在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间发生传播,尚无新冠肺炎空气传播的报告,且根据现有证据,也不认为空气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但报告承认,在医疗机构中或可因存在医疗操作产生气溶胶而发生空气传播的可能。粪便排毒已在一些患者中得到证实,少数病例粪便中还发现了活病毒,但根据现有证据,粪-口传播似乎并不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方式,其在新冠肺炎病毒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待明确。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新冠肺炎的人际传播主要在家庭中发生。报告提到,由于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根据目前在中国观察到的流行病学特征,几乎人人易感。由于出现多例病患痊愈后“阴转阳”的情况,报告强调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感染后是否就此具有免疫力”。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尚不明确,但相对较罕见,也不是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新冠肺炎患者通常在感染后平均5至6天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和发热等症状,多数患者为轻症可痊愈,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为年龄60岁以上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基础性疾病者。儿童病例似乎很少且病情较轻。数据表明18岁及以下人群的罹患率相对较低。儿童病例多是通过追踪成人病例家庭密切接触者时发现的。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联合考察组访谈的人未发现有儿童感染成人的情况。

关键词:新冠肺炎,传播责任编辑:高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