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汪勇是武汉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小哥,从小生长在武汉,每天忙于送快递、打包、发快递、搬货。工作之余,他也偶尔会开网约车贴补家用。
然而,一场疫情改变了汪勇的生活轨迹。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终于闲下来的汪勇刷手机时了解到了各种和疫情有关的信息,出于好奇,他进了一个志愿者建立的微信群——金银潭区域医护人员需求群。
“因为里面有医生,我想了解一下一线的现状。”一开始汪勇只是抱着看一看的心态进群的,直到他看见群里有一个医护人员在不停地发需求,却没有人应答。
大年初一凌晨六点的行程
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最早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也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全城公交地铁停运,金银潭医院因为位置偏远,医护人员上下班交通成为难题。
“我看到她的用车需求信息重复出现,需求时间是凌晨6点,证明这个人是下夜班的人。朋友圈也有人说,一些护士从医院走回家大概需要4个小时。”
对于所有武汉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除夕夜。在经历了反复的思想斗争之后,汪勇下定决心要去接那个大年初一早上六点从医院下夜班的求助者。“可能一辈子不会遇到比这个更大的事情了。”
汪勇的家里有妻子、父母和两岁的女儿,汪勇的工作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这次出门,汪勇给家里人的理由是,公司过年需要值班,很多外地人走了,他不得不去。
第一次接送的是金银潭医院的一名护士。虽然事先对于自己被感染的风险有了预估,可是当真正和刚从医院出来的医护人员同坐一车的时候,汪勇还是感到害怕。
“她真正坐上来的时候我有点慌了。当时疫情造成的恐慌是特别严重的,每个人都觉得这个是很致命的东西,”汪勇回想起自己当时的状态,“两条腿抖了一天。”
送金银潭医院护士回家后,群里的用车需求还在不停出现。双腿发抖的汪勇决定继续接送别的医护人员。大年初一的这一天,他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超过30人次。与平时开网约车不同,他开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挣钱。
“从第一个乘客下车开始,他们都想给我钱。”可汪勇不仅拒绝了他们,还对他们每个人说:“有需求了和我说,我能来接你就一定来接你。”
这么做完全是出于他内心的责任感:“不为什么,就觉得我应该做一点什么。”
“办不办得成我不知道,但我一定要去办”
汪勇就住在金银潭医院附近,他知道平时很多出租车司机都回避这里,更别说现在是非常时期了。第二天他继续出车,因为担心将危险带到家里,他继续找理由住进了单位的仓库。经过两三天的接送汪勇发现,医护人员对车辆的需求越来越多。他一个人一辆车根本就忙不过来。因为坐不上车,有的医护人员只能深夜步行上下班。汪勇开始把金银潭医院需要用车的信息往其他群里发送,并开始招募志愿者。
随着支援武汉的医疗队越来越多,汪勇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加入,满足医护人员的用车需求。通过发到朋友圈的求助信息,他联系到了一家共享单车的负责人,在医院附近大量投放共享单车,满足了医护人员短距离的用车需求。
之后,汪勇和其他志愿者又联系到了一家共享电动车公司,在金银潭医院周围投放了四百辆电动车,满足了更远一些的交通需求。同时,汪勇跟一家网约车公司商议,希望他们加入,帮助解决医护人员的出行问题。
“这个事情办不办得成我不知道,但我一定要办,一定要去沟通。”
网约车公司的加入极大缓解了志愿者司机的压力。后来政府开通了从医院到医护人员住所的通勤车,交通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组局人
在逐步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汪勇了解到,疫情期间,金银潭医院的值班人员大多住在各处的酒店。因为酒店不提供餐食,医护人员在酒店休息时没有饭吃。为了解决这部分医护人员额外就餐的问题,汪勇用募集来的两万多元资金为他们免费提供方便面和矿泉水。
为了能让医护人员吃上热乎的米饭,汪勇甚至自掏腰包为他们订购餐食。然而,因为资金有限,汪勇一个人无法长久支撑医护人员的餐食开销,他开始在网上寻找供餐资源。汪勇发布的求助信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很快两家餐厅与汪勇取得了联系,承诺每天免费为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一百多份盒饭。但是,供应了几天之后汪勇发现,这两家餐厅每天还要为其他医院供应两千多份餐食,产能达到了极限。汪勇开始筹划运营一家专门保障医护人员餐食的餐厅。
2月5日,新盘活的餐厅开始运营。每天七百份盒饭的产量既保证了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的额外就餐,也解决了为金银潭医护人员服务的网约车司机的餐食。然而,由于武汉市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这家餐厅被迫关闭。汪勇只能继续寻找突破的可能性。
武汉市一家大型便利店愿意提供餐食,但便利店生产工厂所在的某工业园区暂时关闭,餐食可能“断档”。
2月16日,收到这一通知的汪勇整天都在琢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首先想到用方便面来代替,至少要让大家吃饱。”汪勇请志愿者到批发市场拍下店铺上张贴的商户联系方式,挨个打电话询问是否有足够的方便面库存。
另一方面,汪勇找便利店的经理要来配送明细,安排志愿者根据配送数量、区域等信息,计算出需要多少辆车,联系好车辆准备第二天配送。
批发市场迟迟没有好消息传来。汪勇坐不住,又联系上一位经销商,对方愿意提供10万件方便面。
至此,这一问题已经解决。但汪勇还是想让医护人员吃上米饭,于是又通过朋友辗转联系上政府有关部门说明了情况。对方很快回应了,同意工厂继续生产,全力保障医护人员用餐,只要求适时补办手续。
一个下午,汪勇成功解决了这个难题。他说这辈子可能再不会经历“这么有成就感的事”了,因为他的努力,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不用再担心吃饭问题了。
汪勇称自己是一个组局的人。出行、用餐,每组一个局,他就交付给一个人管理,再腾出手来做其他事情。因为平日里和医护人员接触得多,汪勇知道给他们提供生活上的支援有多重要。
“我们能做的不多,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在一线救死扶伤,我们做的就是后勤,能把他们的后勤保障好,他们就不用操心了。”(文/陈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