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能看到一些地方疫情防控不断“升温加码”的消息。防控进一步采取收紧措施,就意味着该地区的复工复产还要拖后,或者该地区的劳动力无法输出,可能造成用工地复产的拖后。
不能笼统地说这么做是对的还是错的。因为首先要辨别这个地方的疫情到底有多严重。中央的要求很清楚。在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里,这三句话,有必要放在一起来再看一看——一是“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加强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防控”;二是“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三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
涵义很清楚:把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系,关键是要“统筹兼顾”——“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还要加强防控,而“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则要统筹防控与恢复。这场大考,考的就是统筹能力。
一些地方,虽然也有疫情发生,但从并不多的病例、比较稳定的疫情变化趋势与当地庞大人口基数的对比来看,恐怕是明显属于“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而有些这类地区的干部,仍只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味忙于加强疫情防控,对复工复产不上心、不用力。这么做,要么就是对中央精神没有学到学准,要么就是读懂了中央精神但还有自己的“小算盘”。
什么“小算盘”呢?就是不想担起应担的责任。对于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干部们来说,肩上有两副重担——一是疫情防控,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有些干部只挑前者而忽视后者,可能是认为,当前无所不用其极地抓好疫情防控,宁肯把劲儿用过一点,看上去也没毛病,每天让公众看到自己在跑前跑后地忙防控,在舆论场上也不容易遭遇指摘;至于经济社会发展,先放放,反正也不显眼,等疫情过了再说。
还有的干部,有统筹之心,却缺少统筹之能。发愁于一旦腾出精力抓了复工复产,必要的疫情防控就做不好。两副担子顾此失彼,拿不出统筹起来都稳稳挑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干脆,撂下一个,先只顾一头。
说白了,这也是一种“懒政”。面对“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大考,避“统筹”之重,就“只抓一头”之轻,缺少应有的担当。
对于“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来说,实现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推动复工复产,努力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这副担子努力挑起来,才能一方面给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回应群众的就业关切、收入关切、发展关切。尤其是在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上,“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
批评了一些干部的“懒政”,还是要建设性地给他们提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至少可从这两方面入手: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来推进“统筹”。一个地区,目前到底面对多大疫情风险,不能随便拍脑瓜说,而要拿出科学有效的判断标准、判断程序等制度性安排。中央提出的“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就是解决之道。这个分区分级,是“以县域为单元”的。这个工作的责任主体,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得很清楚,是“由各省份负责”。
现在很多省已经动起来了。比如有的省份明确把本省县域划分为“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5个风险等级,然后据此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的防控策略。这是“统筹”考题前的正解。
二是开展更细更实更落地的主动工作,政府帮助企业一起推进“统筹”。有些企业家想复产,但是又担心疫情防控出问题,也在犹豫。我们看到,一些地方政府主动作为,走进企业,既帮他们解决复工复产的瓶颈短板,又现场指导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这是正解。有些地方,积极主动按照产业链的关联、劳动力输出输入的关系,推动跨县、跨市、跨省的协调,既加快了劳动力返岗,又推进了跨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联动。这也是正解。
2月12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给干部是提了要求的——“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
在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不集中精力、加强防控,是“懒政”;在非重点地区,不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也是“懒政”。在大战之际、大考之前,无论哪里,都要坚决向“懒政”说不!(文丨特约评论员 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