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一渠清水向北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滋润河北大地

来源: 央广网  
2019-12-11 10:27:00
分享:

  央广网石家庄12月1日消息(记者刘一荻)“之前我们喝的都是井水,水垢特别多,有的地方还有苦咸水。现在都喝上了南水,水质好。”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村民陈树伟感慨颇深。

  记者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分局(以下简称河北分局)负责运行管理的工程全长382公里,起自冀豫交界处邯郸市磁县漳河北岸,终点至保定市满城区岗头隧洞。河北段工程位于保障京津供水的特殊“咽喉”部位,是中线运行管理汛期与冰期并存、节制闸输水与退水闸补水并行的最长渠段,更是生活供水与生态补水双重效益集中体现的受水区。石家庄管理处滹沱河倒虹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早开工建设、最早投入运行的重要节点工程之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滹沱河倒虹吸(央广网记者 刘一荻 摄)

  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管理处副处长曹明泽告诉记者,截至11月15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河北省供水57亿立方米、生态补水13亿立方米,向石家庄地区供水16亿立方米、生态补水7.5亿立方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质及以上。

  滹沱河是河北平原的缔造者之一,也是石家庄市的母亲河。而陈树伟说,打自己记事儿起,这条流经自家门前的母亲河“是干的,没有水,尘土飞扬”。

  在今年3月22日国新办举行的“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坦言,华北地区人口1.68亿,但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4%。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目前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累计亏空1800亿立方米左右,超采面积达到18万平方公里。超采地下水导致了河湖水面的萎缩,甚至干涸。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对我国水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记者此前从水利部了解到,《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已正式印发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内重要水利设施——滹沱河退水闸参与到了此次生态补水的行动中。曹明泽介绍,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滹沱河生态补水后,滹沱河沿岸两侧10公里范围内地下水位平均高出周边区域,河湖生态功能逐步恢复。以水带绿、以绿养水,干涸多年的老河道,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滹沱美景,碧水、林荫、花海构成的水生态走廊,成为了石家庄市民的后花园。

  “现在有了水,草也绿了,天也蓝了,空气清新了,环境美了,小动物也多了,大家都到河边来散心。石家庄市、周边县的很多人都来这边玩,平常到了节假日和周末,这边人相当多。”如今在滹沱河边,生态效益已经转化为了经济效益,游客的到来让当地百姓看到了新的商机。“开饭店的、卖小吃的、开小卖部的、开民宿的慢慢多了起来,大家都开始有收益了。”陈树伟告诉记者。

  南水让石家庄灵动、润泽。而如何保护这一渠清水则成了曹明泽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内,1个水质中心,4个实验室和13个自动监测站实现了水质自动采样、自动监测、自动传输、监测数据上传。参与到保护水质行动中的不仅仅是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的工作人员,“现在周边老百姓对水的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散步的时候看见垃圾会捡起来,看到不文明的现象也会站出来制止,”和陈树伟一样的普通村民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着一渠清水。

关键词:南水北调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