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为景,白云相伴,清水绿岸,碧波荡漾。来自重庆的游客张愫漫行在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移步换景的湿地公园让她赞不绝口。
“这里的景色真好,天蓝水清绿树成荫,在湿地公园里才能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都不想走了。”张愫笑言。
远在500公里外的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游客置身其中,如在画中游。
航拍的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一角(王纯亮摄)
六盘水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碧江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贵州不断新增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多彩贵州注入了更多“源头活水”。
如果说绿色是发展的底色,那湿地就是绿色发展不可或缺的调色剂。湿地不仅是环境质量优良的标志,更是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的重要体现。
龚家海子
近年来,贵州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工作条例,不断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不断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科普宣教工作,贵州湿地保护成效日益凸显,贵州湿地保护率从2012年的26%增至2018年的49.65%。
2018年,贵州13处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数为全国最多。截至目前,贵州省国家湿地公园共有45处(含试点)。
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湿地保护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的重大部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的明确要求,赋予了新时代湿地工作新使命、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
2016年1月,贵州颁布实施《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为我省的湿地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近期,省政府印发了《贵州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了《贵州省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省林业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印发了《贵州省湿地保护修复“十三五”实施规划》,省林业厅印发了《贵州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贵州省级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规范等,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贵州省重要湿为湿地认定标准》地方标准等,为我省今后的湿地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路径措施。
六盘水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郭应摄)
建立湿地保护分级管理体系
2017年7月,贵州省林业厅(现为贵州省林业局)安排部署了全省各市州的湿地保护名录工作,要求在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基础上,结合航片卫片和人工调查进行数据修正,调查结果出来后要充分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后,经各市(州)人民政府报省厅备案。
在各市州完成湿地保护名录编制的工作基础上,2018年4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贵州省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黔府办函〔2018〕57号),铜仁市、六盘水市人民政府陆续公布地方一般湿地名录,我省的湿地分级管理初建体系。
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抓住国家抢救性保护湿地的机会,重点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2010年开始有第一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省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数量从5处增加到45处,覆盖全省9个市州,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区之一。
据统计,公园规划总面积69640.8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6283.09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的17.3%。目前,全省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授牌的公园有16处,其中:六盘水明湖2013年通过验收,贵阳阿哈湖2014年通过验收(2015年被国家列为全国的示范公园),石阡鸳鸯湖2016年通过验收,2018年有13处公园试点通过验收,验收通过数量居全国第一。2019年,我省还将有15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迎接国家验收。除此,贵州还有14处试点公园仍在试点建设中。
随着湿地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为不断完善湿地公园组成结构,加强全省湿地保护力度,全面推进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截止到2018年年底,贵州省新建省级湿地公园4处,湿地保护小区60处,目前湿地保护修复各项工作均在稳步推进。
黎平八舟河国家湿地公园
积极推进湿地科普宣教工作
10月13日,以“最美湿地·畅享自然”为主题的贵州省2019年湿地保护宣传周系列活动在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启动。
此次湿地保护宣传周系列活动旨在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加强湿地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近年来,贵州省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贵州省湿地保护宣传周”为平台,积极指导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开展科普宣教,向社会公众传播湿地保护理念和湿地资源知识。
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地举行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同时指导各市(州)以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为平台积极开展湿地科普宣教活动,通过摄影展、网络知识答题、亲子互动、绘画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让湿地知识进校园、湿地文化进社区、湿地保护“进人心”。
(图片除署名外,由贵州省林业局提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谢巍娥 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