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在习主席的讲话中,“开放”出现了24次,是频率最高的词汇,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发展中国和世界经贸关系的坚定态度和乐观期待。在演讲中,习主席以五个“继续”来阐述中国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更好地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贸领域的突出表现是,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愈发凸显,给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习主席指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世界的发展前途。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连续两年召开国家级进口博览会并且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不仅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充分体现出中国政府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继续扩大市场开放”是市场逻辑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政府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既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努力奋进,同样也离不开中国与世界积极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相互秉持开放的理念,逐渐降低、减少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尽最大可能实现“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已经成为并且还将长期提供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让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继续完善开放格局”是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的制度性保障。在秉持开放大原则的前提下,如何开放以及以什么步骤开放是每一个国家必须应对的难题和挑战。在这方面,历史上有很多深刻的教训,因此必须准确谨慎把握开放的节奏和速度。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此,习主席指出,中国将继续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这既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也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未来方向。
“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是开放能否真正实现和成功的关键。古典经济学要求政府只需要发挥“看门人”的角色。但是,如何发挥“看门人”的角色,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这种优势的实现当然包括优化营商环境的改善,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用法治的方式遏制市场的消极因素,例如垄断、侵权、恶性竞争等,不断创造和维护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秩序。唯有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外商进得来,出得去”的良性市场。
“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和“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国际层面实现开放的具体手段。双边和多边一直是实现国际合作的两个主要方式。双边相对灵活,易于推进;多边则代表性和权威性更好,涉及范围更广,但也因此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效率和标准高度。作为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多边主义的支持者,中国根据不同议题和对象坚持双边和多边并进,兼顾效率和标准,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开放与合作最为实际的做法。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的“一带一路”倡议则是中国参与国际多边主义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对世界的理念和制度贡献,更是中国“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伟大举措和尝试。在国际政治越发凸显“失序”迹象之际,“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则成为一个新的维护地区经贸秩序的重要支柱。
总之,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稳定了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的预期,也稳定了各国人民对世界经贸发展的预期。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也必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更多机遇。(作者梁亚滨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