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赤峰市区70公里外的松山区大庙镇公主岭农业合作产业园内,农用拖拉机内满满一斗的西红柿和农民脸上藏不住的淳朴笑容是这里常见的景色。大庙镇党委书记王海金指着远处整齐壮观的大棚向记者解释,一改往日贫穷困难的生活,当地农民依靠西红柿等蔬菜的种植,过上了“家里有大棚、棚里有产业、屋里有米面、包里有钱花”的幸福新生活。
公主岭农业合作产业园(央广网记者 刘一荻 摄)
记者注意到,赤峰市大庙镇丘陵山地较多,而水资源相对匮乏,土地贫瘠、山高沟深、靠天吃饭成了大庙镇农民脱贫致富路上的绊脚石。2007年,公主岭农业合作产业园区正式启动建设,而这一举措也彻底改写了大庙镇的历史。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3.2亿元,建成大棚超5000个。据王海金统计,园区年产蔬菜可达7万吨以上,年产值4亿元,年纯收益3亿元左右。他骄傲地说,这是目前自治区单片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设施农业园区之一,也是松山区结合脱贫攻坚重点打造的一处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双万亩设施农业园区。
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公主岭农业合作产业园内的大棚(央广网记者 刘一荻 摄)
可观收益的背后蕴含着当地的“发展密码”。除了水、电、路等最基本的发展要素外,大庙镇还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一所占地50亩左右的产地批发市场,为园区内产出的西红柿,豆角等各种蔬菜提供了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平台。大庙镇农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景生说,由于海拔较高,日照时间长,水源、空气、土壤几乎“零污染”,再加上昼夜温差大、品种好,造就了大庙镇西红柿含糖量高,口感好的特点。每到蔬菜生产旺季,都会吸引上百名客商纷纷从全国赶来争抢,这里的蔬菜也成功走上了北京、上海、天津、南京人民的餐桌。
万亩田地上,蔬菜大棚内,处处都有农民忙碌的身影。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带领这里的农民走上了一条脱贫、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王海金表示,大庙镇原有1100户贫困户,孩子上学、婚丧嫁娶、求医看病更让这些家庭雪上加霜。从2007年园区成立至今,借助国家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搬迁政策,园区累计迁入贫困户669户1416人,迁入移民户在享有其他种植户同等权益的条件下,每户还享有自治区扶贫移民搬迁建设房补贴1.5至3万元,移民住房与设施农业大棚一体建设,既解决住房问题,又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一年脱贫、两年致富、三年奔小康,最多一年半就可以将大棚的成本收回。甚至在2016年,园区内的不少农民都开始买车买房子了!”王海金颇有些骄傲地说。
下一步,提档升级将成为公主岭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主旋律。民宿、农家乐、采摘、农村电商和育苗工厂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让王海金感到真正的田园综合体不再遥远,未来农民的生活也一定能和这里的西红柿一样红火、甜美。(记者 刘一荻)
正在建设中的育苗工厂(央广网记者 刘一荻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