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从“靠湖吃湖”到“上岸就业”——洪湖渔民的生态转型

来源: 新华社  高蕾、乐文婉
2019-07-25 10:46:44
分享:

  今年61岁的张圣元在湖北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柴湖示范区从事协管员工作,负责救助受伤水鸟、制止非法捕鸟等工作。而此前,他是村子里有名的“打鸟大王”,家里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

  在洪湖,张圣元的身份转变并不是孤例。仅2016年至今,已有12295位洪湖渔民走上了从“靠湖吃湖”到“上岸就业”的生态转型之路。

  近日,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团队走进湖北洪湖,实地了解当地生态保护工作情况。

  洪湖地处长江中游江汉湖群,总面积414平方千米,长江四湖流域1万多平方公里的上游来水通过洪湖汇入长江。因湖内物种丰富,被称为“湿地物种基因库”“中南之肾”。

  然而,20世纪90年代,大量渔民涌入,插竿围网,将洪湖分割成无数个小鱼池。最严重时,洪湖近90%的天然湿地被侵占。从小在湖边长大的张圣元对此印象深刻:“那时湖面上竿连着竿、网挨着网,开船到湖中央,四周都看不到岸。”

  过度的开发利用严重破坏了洪湖的生态环境。洪湖水质一度下降到Ⅳ类、Ⅴ类,甚至劣Ⅴ类。

  “水质越差、鱼就越少,渔民们就只能投放更多的肥料和饵料,水质就变得更差。”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朱俊华告诉记者,“那时的洪湖形成了恶性循环,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同时,渔民们的生活也难以为继。”

  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洪湖用了70天,完成全部围网拆除计划,共拆围18.7万亩,收购渔船1559艘。

  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让当地百姓特别是洪湖上“以船为家”的渔民过上好日子,洪湖市、监利县政府整合约2.7亿元资金,按照“一套住房、一个工作、一份保障”的标准安置渔民。

  朱俊华告诉记者,涉及拆围的渔民把生活座船上交政府,所得补贴就可以支付安置住房费用。如果不够,政府就以每人不低于25平方米的面积兜底补贴。此外,每户渔民至少有一人可享受推荐就业。年满60岁的渔民可获得生活补助。洪湖市、监利县政府还开展技能培训和渔民专项招聘会,帮助渔民转型。

  以前渔民们在船上生活,连孩子上学都在船上,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老人生病也难以得到更好的治疗。如今,这一切都成了“过去时”。“政府为洪湖的渔民们在岸上准备了一个更好的家。”朱俊华说。

  如今,洪湖核心区域水质达Ⅲ类。野生荷花和菱角恢复近10万亩,到湖区越冬鸟超过10万只、夏候鸟超过3万只。湖内鱼翔浅底的美景重现。

  张圣元亲眼见证了村民们观念的改变:“让大家放弃干了一辈子的事一开始肯定想不开。但后来,亲眼看到洪湖又变美了,大家就都没有怨言了。现在,村子里有谁在路上捡到受伤的水鸟还会主动送回保护区。”

  “等洪湖生态环境稳定了,这里会进行生态产品和生态旅游合理利用。洪湖的渔民除了共享发展红利,还能从事生产作业、开游船等工作,这就又多了几份收入。”朱俊华对渔民们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关键词:转型, 洪湖, 生态责任编辑:刘赛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