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安徽)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是足球改革方案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对培养足球后备人才,还是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都大有裨益。过去几年,各地纷纷开启校园足球联赛,重视足球走入校园,很多孩子开始有球可踢了,这是对校园足球运动短板的必要补齐。对校园足球来说,“四梁八柱”算是初步有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内部装修”:装什么?怎么装?
请英足总讲师授课,搞足球教师培训,组织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健全整个的教学与竞赛体系;与此同时,建立校园足球运动员等级制度,与升学挂钩,让踢球的孩子能有更好的成才通道,让家长们能够放下后顾之忧……在7月23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专题报告和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有关情况。
这些对校园足球发展来说,无疑都很重要。
7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对于体育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是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探路工程。其中,既离不开相关部门从经费到人才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各个学校在行动层面的真正重视。在当下的评价体系里,对于学校来说,核心评价指标仍是升学率。因此出现一种诡异现象:有些学校在申请专项经费时很积极,实际给予孩子们的校园足球课程可能却很鸡肋,甚至纯粹沦为形式。
2017年,有8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摘牌,2018年被摘牌的学校则有30所,最重要的不合格原因就是在师资和教学开设上,既没有开足课,也没有组织训练和比赛。在全国现已认证的2万多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里,名不副实的可能还会有一些。将校园足球落实成另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是值得警惕的。
2015年到2017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48亿元校园足球扶持资金,包括地方财政、体彩资金和社会资金在内,各省市对校园足球累计投入则有196亿多。两百多亿资金投入,看起来是不少,真正分到各个学校手上的可能却不多。关键是,有些钱还没花到刀刃上。足坛名宿范志毅曾痛批:“有的人借校园足球赚钱,哪里是想培养专业人才,一些开餐饮公司的都在搞青训了!”
校园足球的“内部装修”,并不是花得钱越多,就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要防止钱没花到该花的地方,没能让爱踢球的孩子们真正从中受益。和所有运动一样,足球运动也需要兴趣与天赋。让所有孩子都学会踢球,也许并不难,但注定不可能,让所有孩子都踢成专业运动员。事实上,那也毫无必要。校园足球“内部装修”,因此还要尊重教育规律,少些急功近利。
一批学子因享受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升学政策,走入高校就读,初步打通了一条校园足球成才发展通道,不断吸引和带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支持孩子参与足球运动,这是很有必要的成才通道安排。但踢球毕竟不只是为了升学,要避免外界将其误读为升学的“捷径”。如果踢球只是为了升学,压力之下,可能反而会败坏兴致。
要调动学生踢球积极性,与挂钩升学相比,更重要的可能还是那份快乐。要让足球成为孩子们新增的快乐,而不是新增的负担。大多数孩子为玩而玩,因为足球感到快乐,既锻炼了强健体魄,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然后,在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里,极少数孩子由玩而精,成长为专业的足球运动员。这才是我们期待的校园足球。
当下最重要的,除了建设更多球场、培训更多老师、健全竞赛体系,关键还要提供更多课余时间,让孩子们可以愉快地去玩,在日渐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里,踢出一片校园足球的未来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