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探访陕西农业特色产业】探秘袁家村:可复制,不可简单复制

来源: 长城网  信贺宁
2019-06-01 13:42:52
分享:

袁家村村口。 

小小袁家村游人如织。

  长城网讯(记者 信贺宁)2007年以前的袁家村,为解决温饱,发展过传统农业;为致富,开办过村办企业;年轻人为寻得好出路,外出打工挣钱……

  而今天的袁家村,已然发展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2018年,全村接待国内外游客量达55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0万元……

  短短12年,这个仅有62户286口人的小村庄究竟发生了什么?5月30日,长城新媒体记者探秘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唐昭陵脚下的“明星农村”——袁家村。

  定位是乡村旅游 破题是食品安全

  臊子面、肉夹馍、酸辣粉……走在袁家村的小吃街上,各色美食的香味穿越古朴恬淡的古建筑扑面而来。

  “这里汇集了近百种关中地区的特色美食,而且单店单品,无重复。”袁家村村主任助理师馨一介绍,2007年,袁家村现任党支部书记郭占武回乡创业,开始带领村民围绕民俗、美食,转型发展农家乐,并打造了一条集中展示陕西传统工艺的街区——康庄老街。2009年,在老街基础上又延伸出一条小吃街。

  “食品安全是生命线,必须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师馨一介绍,袁家村对小吃街的要求是:所有食品现做现卖,不允许隔夜;制作过程必须直观展示给游客,不允许有暗档和死角;大部分原材料必须从作坊里采购,其他食材要有透明的原材料供应链。

  为了留住人 从阳光下到走到月光下

  2010年,袁家村的游客接待量达100万次。对于在发展民俗旅游方面率先起步成功的袁家村来说,如何把来参观的游客从白天留到夜晚,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让袁家村从阳光下到走到月光下。”师馨一介绍,为满足游客夜晚留宿,袁家村转型升级,开始做乡村度假,将农家乐改成农家客栈。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床位3000余张。“但是人住下来后又有问题,村里晚上黑漆漆的,游客即便留下来也无事可做。”师馨一说,为给游客夜生活做配套,2012年,袁家村打造了酒吧咖啡一条街,同时引导大学生、艺术青年参与发展主题街。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的杨阳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就是看到了袁家村的发展机遇和创业政策,在袁家村打造了以关中民俗蜡像为主题的一家名为“超凡蜡像馆”的体验馆。

  “我们的项目可以让游客在袁家村体验到更多旅游新业态。”杨阳告诉记者,在项目筹备初期,袁家村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和支持。截至目前,蜡像馆已吸引数万人进馆参观。

极具关中特色的茶铺。

  “进城”“出省” 延长生命线

  “袁家村景区占地500亩,2018年,游客接待量达580万人次。就旅游来说,已经接近天花板。”师馨一表示,为延长旅游产业生命线,袁家村依托已经打造出的休闲乡村旅游品牌,发展出了“进城”“出省”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模式。

  师馨一介绍,一方面,袁家村在西安、咸阳等城市开了15家“袁家村城市体验店”,主要销售袁家村特色小吃以及袁家村牌特色农产品。目前,每个城市店的年产值能达3000万左右。另一方面,通过十几年的自我摸索,袁家村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做管理模式的输出。近年来,相继在山西、河南、青海、湖北等省份建造袁家村。“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在充分挖掘当地民俗特色的基础上,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袁家村。”师馨一举例说,陕西的袁家村是关中印象体验地,让游客体验关中民俗,而在河南发展的就是“中原印象”,在青海是“河湟印象”。

  “袁家村可复制,但不可简单复制。”师馨一说。

  “全民皆兵” 实现就地致富

  “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好哩很!”说起自家的收入状况,今年70岁的郭云录精神抖擞、难掩兴奋,“我家不仅开着农家乐,还在村里的8个合作社入了股,靠这两样收入,一年下来能挣个六七十万元。”

  在袁家村,郭云录家的收入还仅处于中等水平。

  “如果问袁家村做得好的是什么,就是乡村振兴。”师馨一告诉记者,袁家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农家乐的经营性收入,每户每年大约能有30万元的纯利润;一是把村里的优势产业做成合作社,让村民入股分红,实现全村共同致富。“自始至终,袁家村都在探索一种让本地村民在不离开家、不离开地、不改变邻里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就地挣钱的发展模式。”

  2007年以来,袁家村依托资源优势,挖掘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吸纳就业3000多人,带动周边万余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从2007年的1700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8600元增长到8.5万元。

关键词:陕西,乡村旅游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