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人民网推出的《人民网评:孙小果背后是谁,不应久问无果!》一文刷屏。刚刚,云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孙小果案的最新进展,正式澄清了坊间流传的关于孙父的各种“传奇背景”。我们为云南方面能够及时回应舆论关切、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点赞。
面对一宗扑朔迷离、耸人听闻的案件,舆论渴望了解真相、希望官方尽快公布调查结果的迫切心情,完全是符合情理的,更是表明对于法治、对于公理的期待与坚守,依然是人心最具共识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为了对历史负责、对事实负责、对人民负责,把一宗广为关注的案件办成铁案,需要深入的调查,缜密的比对,公正的评判,这都需要时间。今天的官宣,已经表明了云南方面对待此事的郑重态度,这是对舆论的尊重,对法治的尊重。舆论对未来的期许,由此铺下了第一块值得信赖的基石。给相关方面扎实做好这项工作留有必要时间和空间,需要成为当前舆论应该保有的理性。
舆论具有天然的怀疑精神。对于官宣内容,继续秉持怀疑态度的人不会是零——官方会不会搞“障眼法”,找“替罪羊”,用虚假信息糊弄舆论?这应该是一部分人心里还不能立刻消失的疑云。但是,我们想说,当这样一个已经举国皆知、案情恶劣程度人神共愤的案件呈现在舆论面前的时候,如果胆敢用虚假信息糊弄了事,其可能招致的严重后果,绝对大于由此可能带来的“安稳”收益。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处处都是直播间的时代,不论是个人还是群体,不论是一个地方还是一个部门,这么做无疑都是愚蠢的,必将承受其不可承受之重。
还要看到,今天的官宣回答了舆论已有的关切,却又为舆论向新的路径演进打开了通道:孙小果主要家庭成员的背景显然谈不上显赫,竟然能内外勾结,展示了普通人眼中“通天”的能量,问题出在哪里,什么环节存在疏漏,背后还有什么尚需调查、尚未公布的细节?舆论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显然不是为了好奇,而是希望通过严惩相关人员、堵塞各种伤害法治的程序漏洞,来进一步夯实对法治的信心。有关方面很有必要进一步梳理这些问题,根据调查的进展,适时发布相关信息,为舆论解疑释惑。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庄严承诺。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包括孙小果案在内的一些恶劣破坏法治的司法案件,的的确确伤了人们的心,动摇了社会成员对法治精神能否落实的信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坚持依法严惩、打早打小、除恶务尽,始终保持对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期待,也是修复人们法治信心的必要之举。已经取得的成效,正在为这种修复源源不断地输入着能量。
那么对于未来,我们还是要重复昨天的话,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