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中关村的企业家们在首钢老厂区里健步穿行
4月21日,暮春时节,近百位来自北京中关村的企业家们在首钢老厂区里健步穿行,他们走过钢铁巨人般的三号高炉,走过风景如画的秀池、群明湖,走过设计独特的冬奥组委会办公区……登上石景山,这座昔日“十里钢城”,今日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前世今生”尽收眼底。
首钢,是中国重要的钢铁企业,也是北京工业文明的代表。从1919年在北京始建首钢的前身——龙烟铁矿石景山炼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次“创新创业健步走”活动,就是为了纪念首钢建厂10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举办的,企业家们一边走一边看,对这座园区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因位于北京,以“首都”命名,这让首钢人引以为自豪;也因位于北京,这座承载着几代人钢铁记忆的百年老厂,与奥运会结下了不解之缘,走过了一段非凡历程。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这样评价首钢,“奥林匹克运动和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如果有人不相信,站在这个地方环顾四周,看到的就是答案。”
世纪大搬迁与绿色梦工厂
距离天安门18公里,北京首钢老厂区当初在建厂时算北京城比较偏远的地方,但随着北京城市的高速发展,逐渐“中心”起来。2003年,为了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还首都一片蓝天”,也为了服从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需要,首钢启动了史无前例的钢铁大搬迁。
21世纪伊始,首钢完成了在河北迁安、秦皇岛、曹妃甸的三大钢铁基地建设。以位于曹妃甸的京唐公司为例,这个新工厂的建立,不仅仅为首都北京疏散了工业职能,还实现了装备、生产方式和产品的全面升级。
曹妃甸地处渤海湾,是一处深水良港,常年不冻不淤。2004年开始,首钢人在这里用“吹沙填海”技术,人工造就了一片沙地,在沙地上建起了一座全新的钢铁厂,并把钢铁生产主业迁徙到这里。依海而建的新工厂,从设计、施工到运行都达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水平。首钢京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邱银富介绍说:“我们这个企业有几个特点:设备大型化,比较先进,还有(生产)流程比较紧凑,物流临海靠港,还有就是循环经济。当时做这个建设方案的时候呢,就引入了国内外很多先进技术,自主产权的技术达到220项。”
这座千万吨级大型钢铁企业,临海靠港,在降低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循环经济理念的应用和高环保标准的落实,使首钢京唐钢铁厂成为了一座环境优美、资源节约的中国钢铁的绿色“梦工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放在年轻的京唐公司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奥运会对于环保的高要求,给首钢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也带来了转型的新机遇。按照循环经济先进理念设计的京唐公司,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充分循环利用。比如:遵循“能源梯级利用”原则,实现了汽—电—水的大循环,年发电量3.4亿度;为了冷却需要,京唐建立的海水淡化系统不仅节省了大量淡水资源,还为下游产业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制盐原料;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资源,除满足企业自用外,还向周边企业供应采暖水;通过充分挖掘设备生产能力,氧气、氮气、氩气、氢气等剩余气体均实现了外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生产流程,使得京唐公司在达到一流环保标准的同时,还因此节约了成本、带来了收益,并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
从百年钢城到城市复兴新地标
首钢老厂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区区名,就因首钢园区内的石景山而来。虽然是历史悠久的“燕都第一仙山”,但原来因位于厂区内不对外开放,了解这座山的人并不多。随着首钢老厂区的转型,石景山、永定河生态带和这里的古建筑群落,将作为“石景山文化景观区”,成为京西的一处游览胜地。而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原来即使是北京人也不完全熟知的“燕都第一仙山”,将迎来八方宾朋。
钢铁业搬迁调整后, 8.63平方公里的首钢老厂区一下子空了出来,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片昔日的“十里钢城”,这一问题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首钢集团的面前。经过研究,首钢确定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共和国工业发展历史,留得住首钢乡愁记忆”的园区规划整体风格,老工业遗址在这里得到保护性利用,而生态景观的修复也为这里增添了山光水色之美。
谈起首钢园区的整体景观,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福杰介绍说:“这里面有一山——石景山,两湖——一个是秀池,一个是群明湖。这两个湖是人工湖,原来为高炉冷却水而修建的。现在作为工业遗存进行保护留存利用,这里未来的景观非常好。”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市,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因夏季奥运会而面临转型改造的首钢,因冬季奥运会的举办,赢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在北京市政府的统筹下,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国家体育总局冬训中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四个冰上训练场馆与运动员公寓、滑雪大跳台等项目相继落户首钢。新首钢,开始进入了冬奥“倒计时”。
现在北京冬奥组委的办公地西十筒仓,原来是存放炼铁原料的仓库。说起西十筒仓的改造,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副部长罗刚回忆说:“老工业设施转成人居环境,这个转变其实还是挺大。(我们)把这个筒仓上特别厚的有老工业风貌的钢筋混凝土土壁给凿出洞口来,做能够采光的窗户。然后在里面搭的内框架,做的夹层,最后满足了冬奥组委的办公需求。”
现在,这些建筑保留了筒仓的外形,通过巧妙的内部设计,实现了由工业建筑向现代创意办公空间的华丽转型,满足了冬奥组委办公及会议、展示等功能性配套服务要求。目前,除了作为冬奥组委会办公地,这里还成功召开了平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总结会、冬奥组委主席会、新闻发布会等重要会议,极大提升了园区影响力,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高度评价。
2017年8月26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首钢园区,这里的自然环境、历史积淀、工业遗存、文化魅力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说,首钢工业园区的保护性改造是很棒的一个想法,将老厂房、高炉等工业建筑变成体育、休闲设施,同时也作为博物馆,让人们记住首钢、北京和中国的一段历史,这是激动人心的做法。北京冬奥组委选择在首钢园区办公让老工业遗存重焕生机,工业旧址上建起标志性建筑,这个理念在全世界都可以说是领先的,做出了一个极佳的示范。
2018年6月5日,首钢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城市更新服务合作伙伴,跻身北京冬奥组委最高级别赞助商,这是奥运会赞助史上首次出现城市更新服务商类别。城市更新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也是城市动能的重新发现。城市更新不仅是对建筑物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也是对各种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产业结构、功能业态等软环境进行延续与更新。这些年,首钢在园区规划、设计、建设、投资、招商和运营服务等方面不仅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经验,还锻炼了一支专业化团队,形成了城市更新服务新优势,积蓄了转型发展新动能。借力冬奥,融合发展,新首钢园区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放眼后奥运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城市,在承办奥运会之时,都需要同时考虑这些问题——奥运会的举办将给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什么,奥运会过后如何有效利用场馆设施,如何在“后奥运”时代实现奥运资产的转化应用,如何将奥运会的影响力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
2017年4月24日,北京市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研究新首钢地区发展建设有关工作,明确了北京园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功能定位。2018年8月25日,北京市主要领导到首钢调研时,提出借力冬奥,“实现文化复兴、生态复兴、产业复兴、活力复兴”的目标。
冬奥会自带的巨大品牌效应,为首钢园区带来的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入驻,尤其是冬奥组委会办公区周边的筒仓改造办公楼,几乎是供不应求,很快就被“抢占一空”。而真正实现“产业复兴”与“活力复兴”,则与创新创业型企业的引入以及高端人才的聚集是分不开的。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福杰介绍说:“下一步为了打造活力复兴和产业复兴,这里面有两片区域,一个是国际人才社区,为在这里的就业人员、国际人士提供休息的场所;还有一个是长安街沿线的这个区域,这是织补区,未来在这里将有一些创新工场。三年以后,这里将作为(北京市)西部地区最有活力的一个区域,也希望你们能够见证这个地区的复兴。”
为了引进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企业与人才,首钢为园区内争取来许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招商中心副主任苗芳介绍说:“我们目前大的优惠政策就是市、区两级的奖励支持,另外呢,一些具体的管控部门、引导部门、产业部门他们会给与我们支持。”
为了更好地服务冬奥,首钢以“科技冬奥”为切入点,吸引了许多高新技术合作伙伴,加入到园区的建设和服务中来。如与清华大学等多方合作,启动了首钢自动驾驶汽车服务示范区,为冬奥和后冬奥时代整个园区实现自动驾驶汽车服务提供了可能;如与中国联通合作,实现了5G网络在园区的全覆盖,为将来首钢园区智慧化建设提供了网络保障;还有与中关村管委会合作,推动搭建人工智能(AI)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园等等。
而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加快聚集文化、体育、传媒、绿色环保、消费类应用及国际交往等要素资源,也为园区的长期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目前,首钢园区正在建设成为以跨界融合创新为鲜明特色的新一代高端产业园区。
从重工业生产基地,到比肩纽约硅巷、伦敦东区等区域的世界级都市型产业社区,首钢因为奥运而华丽转身,也因为奥运而实现产业升级。这是一个百年钢铁老厂的故事,也是中国从传统工业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转型缩影。随着冬奥会的召开,首钢将聚焦世界的目光,这片老园区,作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也为世界各国老工业区改造升级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意义的范本。 (记者王乐、范鲁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