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24小时即时新闻

愿更多一带一路文物藏品走出库房

来源: 人民网  
2019-04-24 20:06:19
分享: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是保留和传承人类文化基因的殿堂。博物馆事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世界博物馆事业发展呈现的新特征,准确把握博物馆文化功能面临的新挑战,更加积极地联合协作、开拓创新,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博物馆的共同使命。

  当今时代,中外博物馆运行模式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特征。

  更加突出以观众为本的价值理念。观众-藏品-空间关系是博物馆永恒的主题,以藏品为中心是近代博物馆发展的固有理念。随着新博物馆学的兴起,三者间的复杂动态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观众在博物馆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互动体验、示范表演、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更多的公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以观众为本,重视公众需求,强化观众服务,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公共文化机构属性,成为博物馆的共同追求。

  更加突出展览展示这一主责主业和策展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一座博物馆,只有让文物藏品走出库房、进入展览、走上展线,才能焕发生命力,才能讲出有内蕴的故事,触发参观者的思想情感、审美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策展能力是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国家博物馆2018年举办展览66个,形成了包括基本陈列、常设展览、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国际交流展览等在内的完备展陈体系。我们大力推行策展人制度,这不仅仅是展览政策,更是人才政策,打破了传统的博物馆部门组织边界,涉及博物馆领域深刻的体制机制变革。

  更加突出文化解释权和周边产品创意活化功能。引导和教化民众,是近代博物馆创新的初衷,由此产生的文化解释权是博物馆的核心权力。随着赞助人、受托人、捐赠人、收藏家、公众等的广泛参与,博物馆的文化解释权呈现分散化趋势。这一背景下,博物馆专业人员在确定文化内容方面应该发挥关键作用。博物馆周边产品的开发,丰富和强化了博物馆的经济功能。好的周边产品突破时空局限,延伸文物的文化价值。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设计开发“国博衍艺”文创产品90余款、授权产品70余款,就是响应中央要求,让文物“活起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举措。

  更加突出文化客厅作用和公共形象塑造。文化是社会重要的“黏合剂”,是国际交流重要的“润滑剂”。博物馆通过文物展示,能够直观鲜活地促进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尊重,为深化合作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中国国家博物馆去年接待外国来访团组183批次,其中国际政要16批次,国家文化客厅作用日益凸显。同时,博物馆的社会公众形象是博物馆的口碑,决定着博物馆的公共话语权、文化解释力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积极采用新技术、融媒体塑造和提升公众形象。博物馆的“面孔”从高冷、刻板、迟钝向开放、亲民、有趣转变。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博物馆行业的影响巨大。智慧化进程加速着业态重塑和流程再造,让博物馆跨代跃升不再是梦想。在新形势下,博物馆面临着新的重大挑战:如何更好地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如何更紧密地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如何更有效地应用新技术,更多地创造分享新知?应对这些新挑战,全球各国博物馆应加强交流协作,从更高层面、更广阔视野、更多维度来征集、收藏、展示、传播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推动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

  “一带一路”倡议极大拓展和丰富了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合作空间。中国的博物馆管理者应在开展对外交流方面更加突出“一带一路”主题,努力把历史与现实、博物馆与社会、中国与世界联结起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进一步加强人员交流。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博物馆平台资源优势,共同推进人员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增进博物馆间高层交流与互访,在展览、考古、文保、科研等专业领域联合开展人员培养和学术交流,特别是策展人的合作交流,实现专业人员互访的常态化、制度化。

  进一步推动藏品和展览交流合作。建议“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博物馆每年至少合作举办一次联展或巡展,让丰富的馆藏文物都活起来,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跨地域、跨文化交流合作的关注度、参与度。

  进一步强化技术合作。“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博物馆可以共同探讨智慧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从建立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入手,促进博物馆间数据的联通、应用与互鉴,推动各国博物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围绕特定主题联合举办学术会议。国际学术会议是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渠道。应借助丝绸之路博物馆联盟等国际平台,共同开展多渠道、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围绕特定主题联合举办学术会议,及时回应共同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话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