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专题库

朱钰安:北京地标成人生坐标

来源: 北京日报  
2019-03-25 15:19:37
分享:

  听说徒弟接了35年前自己干过的观礼台工程,朱钰安沉下头回想,手指在脑门上轻点,又利落地在纸上画出草图。“当年我们就差点在这个位置‘栽跟头’……”他一边嘱咐,一边把图递给小自己40岁的徒弟。

  今年已83岁的朱钰安是北京建工北安集团的工程师。

  1984年国庆大阅兵。筹备之初,朱钰安打听到天安门城楼前将设置临时观礼台的消息。这在历史上是头一回,具体怎么干各方都还没个眉目。

  朱钰安主动请缨,从兄弟单位“借”来一位设计师,带着介绍信直奔负责观礼台建设的管理单位。管理单位的领导也正为这事发愁,有点怀疑地打量着朱钰安。“您给我半个月时间,我先做出来一个样品。样品的钱您不用垫付,我先自己解决。”朱钰安打了保票,就回工厂加班做样品了。

  即便是样品,占地也有50多平方米。朱钰安带着工人找材料、细化图纸、加工、安装,到最后把样品交给管理单位,只用了8天。“这是国庆阅兵的观礼台,再费事、再费力我们也得干!”之后,朱钰安不仅拿下了这次观礼台工程,此后数次天安门临时观礼台都交给了建工北安公司来干。

  朱钰安是上世纪50年代的清华大学生。1955年,他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从苏州来北京求学。从前门火车站走出来,青砖灰瓦的北京城之美一下烙进他的记忆深处。前一年才落成的北京饭店西楼格外壮观,虽不到10层,却是新中国成立后东长安街上建成的第一栋大型建筑。在他印象中,这算当时的“北京第一高”。

  上世纪70年代,北京饭店东楼启动建设。巧的是,这成了朱钰安参建的第一个大型建筑工程。他具体负责东楼的“脸面”——按照设计方案,北京饭店要采用先进的自动门。

  客人一到,门自动打开;客人走了,门自动关好;人多的时候,还不能感应错了,夹着人……如今看来这些不值一提的基本功能,却是当年朱钰安绞尽脑汁钻研的难题。“当时满北京城都没有这种自动门,很多东西得抱着书本‘啃’。”历时一年多的试验、测试、生产,朱钰安和工人们研发制造的自动门成功装进北京饭店。

  朱钰安干工程大半辈子,亲历参建的项目足足写满两张纸。“不怕跟自己较真儿,就怕留有遗憾”,这是他每次全力投入“超级工程”的体验。开通时曾是亚洲之最的北京西站,朱钰安为其配备了四层楼高的站前过街天桥,主体悬空、高空滑移、现场组装,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有“中国第三高塔”“世界第六高塔”之名的中央广播电视塔,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可以抵抗九级地震;2003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开建,已经退休的朱钰安,依然被请到工地现场指导……

  “中国人搞工程有优势,制度好、人心齐、技术也越来越高。”朱钰安经手的这几百个项目,很多都是北京城里的地标建筑。这些越来越壮观的北京地标,记录着中国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朱钰安镌骨铭心的人生坐标。

关键词:北京,爱国,责任编辑: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