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后,孩子们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发现孩子的书包似乎越来越重了。
北京市朝阳区小学一年级学生晓晓的妈妈为女儿准备了“布料特别薄”的书包。她告诉记者:“本来要准备拉杆箱,但是学校不允许用,只好用这种‘布兜子’。孩子的课本练习册太多,每天数十本课本资料放在书包里,实在太重了,减负能不能从孩子书包的重量减起?”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减负再难也要减,不获全胜不收手”。在减负攻坚深入开展的今天,书包的重量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减负的成果。
小学一年级,书包超6斤
3月12日下午3点半,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小学分校放学了。记者来到放学的孩子中间,随机找了两名一年级学生,为他们的书包称重。女孩唐糖(化名)和男孩夏磊(化名)用的都是普通双肩背包,在两侧口袋还放有保温杯。小唐的书包去皮后称重为2.11千克,小夏的书包去皮后2.09千克,质量大致相等,加上书包的自重,两人书包均超过了3公斤。
中小学生书包重,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早在2007年,四川成都等一些地方就出台过“书包限重令”,对书包过重的中小学校长,要采取问责等行政处罚。有研究表明,书包的重量不宜超过孩子体重的十分之一,否则会引起脊柱侧弯等一系列生长发育问题。
为什么书包重的问题经年得不到解决?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什么会超过6斤重?记者打开小唐的书包,一探究竟。
唐糖的书包内部,用一个个透明文件袋分隔得秩序井然,每个文件袋中是一门课目要带的所有东西。唐糖妈妈说:“语文要带拼音本、描红本、听写本等;数学就更多了,有课课练、作业本、口算本、各种卷子;英语也有练习册。所以每个科目都不是单独的课本,而是一整个系列,这样无形中书包就重了起来。”
北京市海淀区初三学生家长刘诗凡(化名)也向记者反映了书包变重这个问题,她的观察是:“现在的教科书和我们当年上学时相比,变成了16开本,封面用纸也上升了一个档次,书包当然会重起来。”为此,记者拿唐糖的语文、英语课本分别称重,其中,语文课本重0.31千克,英语课本重0.17千克,都是16开本印刷,就记者的感受来说,并不太重。
那么,课本是否“逐年增重”?人民教育出版社宣传中心主任吴海涛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存在。
吴海涛表示,“书本逐年增重,应该是一种错觉”。“2000年之前,80后、90后读小学的时代,课本是32开的小开本。2000年左右,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本变成了16开的大开本。但是,课本要遵循教学大纲的安排,不可能出现增加很多内容的现象。”吴海涛说。
“同时,教科书的页数多少有相关规定。而且从成本角度来说,由于国家对教科书的定价有上限,在纸张的利用上,基本上采用的都是胶印普通纸张,不可能用特别‘重’的纸张。教科书制作精美,印刷精良,是这些年我们为增进学生学习兴趣而做的努力,但书本变重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应该还是一些教辅资料的增加,加重了孩子的书包。”吴海涛说。
小书包里究竟多了什么
课本没有变重,每天科目有限,为什么孩子的书包却总是鼓鼓囊囊?唐糖的妈妈为记者解开了谜团,她认为,作业多,课辅资料多,是书包重的原因之一。
“孩子每天都有早读时间。早读的时候会读语文、数学、英语的任意一门课,但是不确定是哪一门课,这样,孩子就需要带上这三门的所有内容,即使他们当天并没有这门课程。”唐糖妈妈说。
在唐糖书包的文件袋里,最重的是数学课本、数学课课练、口算本、试卷,加起来共0.81千克。唐糖妈妈表示,当天如果有科学课,教具更重。“我家和小学就隔了条马路,总共不到200米,我每天都去接她,就是想要给她背书包。”唐糖妈妈无奈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孩子书包太重的现象,不少家长都有共识,这也是一些高年级孩子家长为他们换成拉杆箱书包的原因。
夏磊的奶奶对此也很困惑:“电视里天天说减负,为什么越减书包越重,越减作业越多呢?”
尽管刚上小学一年级,但是夏磊和唐糖完成每天的作业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做得快,一个小时左右可以结束,如果有错题需要改正,就会更长一些。”小唐妈妈认为,作业多也是书包重的原因之一。
“学校自己印了很多作业和卷子,有些质量不好,黑白印刷的图非常考眼力。比如数学作业印上一辆公交车,有几个人上车,几个人下车,让孩子计算加减法。说实话,画面印刷得太模糊以至于我都数不出来。我想,学校能不能少出点这种书面作业?同时,练习册如果题目太多,能不能分成上下两册发给学生?这种简单的算数加减,印成试卷练习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增加了学生的书包重量。”唐糖妈妈向记者抱怨道。
此前,教育部曾出台规定,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下不能布置书面作业,但是一些学校对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语文作业,就与考试挂钩,字词听写不好就得不到高分。这次期中考试,我们也知道孩子的大概排名。”唐糖妈妈说。
书包里哪些东西可以减去
“过重的作业负担一定要减下去,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书面作业,一定不能留,这部分是需要精简的。”北京市回龙观第二小学班主任于慧告诉记者。
但于慧同样认为,书包重同孩子的习惯和“对照课表整理书包的能力不足”也有一定关系。“其实,有一些作业或练习册不需要背,比如语文课的配套书本有作文本、字帖、练习册。其中,练习册不需要背,因为是在课堂完成的。作文本和字帖有时也不需要。哪些需要背、哪些放在学校,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书包进行整理。”
于慧认为,书包重在一定程度上也和课程的丰富有关。“比如劳技课,教具有剪刀、彩纸、橡皮泥等。美术课,需要带48色的彩笔,光这套笔就很重。体育课,有时需要带球拍、跳绳。音乐课、舞蹈课,则需要带衣服和鞋子。每天孩子们的课程很多,生活丰富多彩,但是,这样一来,一些学生没有做好统筹安排,干脆把课本练习册全都带着,如果再加上一节劳技、体育课的教具,书包自然就重了。”
于慧指导学生们准备专门的口袋放教具,有的可以放在学校的柜子中,不用背来背去。书包的这一部分重量,可以通过“收纳整理”适当减轻。
“学习是一个过程,学习、练习、复习,周而复始。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我就引导孩子们在书本上做批注、随笔,让他们有勾画的习惯,这样加深印象。作为老师,我们会引导孩子做好学习生活的规划,能放在学校里的课本书籍,就不让他们来回背。”于慧说。
一些家长也提出自己对“书包减重”的建议。刘诗凡曾在海外工作,她观察到不少国外孩子书包里“只有几张纸”。“因为教材可以回收,课本循环利用,这个经验咱们能不能借鉴呢?”
吴海涛表示,这个建议不太适应于“语数英等主课”。“一方面,我们必须要考虑成本,课本纸张大多是普通纸,同时语数英等课本孩子的利用率高,磨损程度也较高,循环利用的可行性不大。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一些新知识、新理论需要及时补充进教材,主要科目的内容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循环利用的意义也不大。”
但是,对于科学、美术、音乐等变动较小的科目,目前不少学校已经开始了试点循环课本。回龙观二小就是如此,每节课课前由任课教师将课本、教具发给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书包重的问题。
(本报记者姚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