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后,小米和阿里这对打假好战友,又公开秀了一把“恩爱”。
3月14日,@阿里安全发布消息称,2018年阿里、小米联手协助多地警方破获业内首个小家电类、涉案过千万的制售假案,期待与更多品牌联合打假。
@小米公司随即转发,“小米与阿里始终是最紧密的打假战友。技术赋能与多元共治这套打假技术和模式,应该向全社会多推广。”
@阿里巴巴表示,“阿里知产保护科技大脑愿为打假毫无保留,由执法机关、品牌、消费者、阿里平台构筑的打假共治系统,希望更多小米一样的品牌加入一起保护创新。”
多位网友也乐见其成,“强强联手(打假)”,“点赞!”
小米、阿里为打假解题:技术赋能+多元共治
在外界看来,小米和阿里的默契与信任,源于二者对打假的共识。
时间回到两年前。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马云向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致公开信,呼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引发近30万人转发评论。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转发马云微博力挺,称“假货是社会的毒瘤,严重损害了国货形象和消费者的信心,坚决支持加大打击假货的力度!”
当时鲜有人知的一个背景是,2017年3月,被称为创新行业业内琅琊榜的Fast Company发布了2016创新力公司排行榜,阿里巴巴、小米分列11、13位,同时列中国企业第1、3位。二者早有共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假货源头在线下,打假仅靠一方难以为之,需要全社会共同治理。
(图说:小米和阿里这对打假好战友,公开秀了一把“恩爱”。)
稍早之前的2017年1月,阿里倡议发起全球首个24小时无时差打假共同体——阿里打假联盟,小米作为首批成员加入。截至2018年底,已有16个国家的121个品牌加入。阿里打假联盟也获评市场监管领域十大社会共治案例。
假货是全世界的问题,单靠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平台一方难解,必须联合社会一切力量,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才有可能实现“天下少假”,两年来这一观点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小米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透露,2018年阿里与小米协助南京、徐州等地警方,捣毁数个线下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窝点,并成功完成行业内首个小家电类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案件,案值过千万。与此同时,双方还加强线上主动防控、真假鉴定提效、假货溯源打击等领域的合作。
技术也已转化为打假的巨大推动力。以阿里为例,2018年,96%的疑似侵权链接一上线即被封杀;因疑似侵权被平台主动删除的链接量下降67%;品牌权利人投诉量下降32%;每万笔订单疑似假货数量同比再降26%。
(图说:今年全国两会前,阿里发布知产保护科技大脑。)
今年全国两会前,阿里巴巴首次对外披露打假核心技术——由12项打假黑科技构筑的知产保护科技大脑。从开店校验、到商品发布、到营销活动监测、再到消费者及权利人投诉,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阿里巴巴已将知产保护融入到商业活动的各个环节。
技术赋能与多元共治这套打假技术和模式,也在溯源打击线下假货源头中广为应用。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负责人郭颖说,过去的两年,阿里联合品牌权利人,与全国31个省份执法机关开展线下打假合作,累计推送涉假线索3544条,协助抓获涉案人员3559名,捣毁制售假窝点2870个,涉案金额近百亿元。
代表委员“喊话”阿里:输出打假新技术新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打假措辞空前之严,“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这也被人民日报精选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大金句”之一。
两会期间,陆续有十余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打击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建言献策,更有代表委员提出要与时俱进、走科技创新的路子,“喊话”阿里,输出共享打假的新技术、新模式。
“我们看到阿里开发了一些非常好的技术来打假。”全国人大代表胡建文表示,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日益成熟,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积累的商品溯源和防伪技术为打击侵权假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小酒董事长余留芬因为人民小酒被侵权仿冒哭过很多次。基于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弱、缺乏保护手段和技术的痛点,她提出,要应用创新的打假模式,推广互联网打假新技术。
全国政协委员孙昌隆也建议设置国家级奖项,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在打假技术上不断投入、创新。
“以‘技术赋能+多元共治’为基础的治理经验,在成为阿里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内核的同时,也为治理假货这一全球性问题提供思路和解法。”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总监李溪涵表示,目前,阿里巴巴已在全面向社会提供打假科技和治理经验,共同提升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