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2月28日电 题:辽宁扎实推进新时代学雷锋活动
新华社记者于力、洪可润
2月27日,辽宁省抚顺雷锋纪念馆墓前广场上,来自辽宁社会各界近千人聚集在此,每人手中拿着一支黄色菊花,缓步轻轻地将菊花放在雷锋同志墓前。当日,“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雷锋”频道上线仪式也同时举行。
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也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辽宁省委近日先后出台《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意见》《2019年辽宁省学雷锋活动工作方案》等文件,对深化学雷锋活动做出安排部署,不断丰富拓展学雷锋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确保学雷锋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记者在抚顺雷锋纪念馆采访时,遇到了69岁的刘静。刘静说,想当年,不到10岁的她在建设街小学上学,雷锋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多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我印象最深的是,雷锋叔叔带领我们开展勤俭节约‘三件宝’活动,所谓‘三件宝’,即储蓄盒、节约箱和针线包。”刘静手捧当年她与雷锋合影的照片说,“这‘三件宝’,早已超越了具体的概念,变成了我们的精神财富。”
建设路小学后改名为雷锋小学。雷锋留下来的“三件宝”,也成为雷锋小学宝贵的精神财富。雷锋小学校长樊玉洁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已经把储蓄盒变成“小雷锋道德银行”,把节约箱变成“小雷锋爱心超市”,把针线包变成“小雷锋心灵驿站”。名称变了,载体不同了,但功能没变,雷锋精神实质依然。
学雷锋需要创新,发掘整理雷锋精神资源,同样需要创新。
56年来,辽宁始终高擎雷锋精神旗帜,着力推进学雷锋常态化。在“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开设“@雷锋”频道,正是辽宁探索新时代学雷锋常态化,让学雷锋活动“天天见”的一次有益尝试。
如果你走在辽宁各地的大街小巷、工厂社区,经常会与“雷锋”相遇。沈阳、鞍山、抚顺、营口、辽阳、铁岭都留下了雷锋的足迹。全国第一尊雷锋塑像、全国第一条以雷锋命名的道路、全国第一个雷锋储蓄所、全国第一张雷锋主题的银行卡、全国第一家研究雷锋精神的机构……一大批以雷锋名字命名的学校、班组、列车、供电所等,都见证着雷锋与辽宁的深厚缘分,体现着辽宁把学雷锋活动落实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春节刚过,70多名出租车司机来到鞍山郭明义爱心工作室,当代雷锋郭明义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郭明义是在辽宁成长起来的道德模范,多年来,他在全国各地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其带领的爱心团队已建立1000余支分队。
据最新统计,辽宁省各级各类注册志愿者总数330万人,志愿服务队伍3.28万支,志愿服务站2.17万个。如此众多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就像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让道德力量在辽沈大地蓬勃生长。
11年前,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发起,多家单位共同倡议成立了辽宁省雷锋研究会。研究会由100多名专家、学者和学雷锋典型人物组成,致力推动雷锋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坚持不懈,成效斐然。除了理论研究,辽宁在雷锋主题文艺创作方面,同样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