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劳模李斌 一路走好

来源: 新民晚报  
2019-02-22 19:39:39
分享:

鲁哲

“一辈子当一个普通工人,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

“学知识、学技能,仅仅是我的第一步追求,用知识和技能搞创新,为企业和国家创造更大的效益,才是我的最终追求。”

“认定一个人的价值在于有所作为,乐于奉献,特别是要帮助更多的人成才。”

——李斌

本报记者 鲁哲

“数控的楷模!”“蓝领的楷模!”“令人敬佩的劳模!”“他是上海工人阶级的典范。”“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安心发挥自己的力量,培育了许多优秀的技师技工,连我的老师都是您的学生,太可惜了!”“每当有人觉得来读技校职校中专就是荒废青春的时候,老师都会说,你要是有能耐就多学学李斌,李斌不也是从技校开始读起的吗?”……昨天,劳模李斌去世的消息传出后,震惊了世人。市民纷纷在讣告微信后台留言。

2019年2月21日8时58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数控工段长李斌,因病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去世,年仅58岁。

他1980年进入上海液压泵厂工作。至今39年,他没有离开过企业一线岗位。他把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他所热爱、坚守的中国液压气动制造业。他,再也没法穿着蓝色工作服,围着心爱的机床工作;再也无法带领徒弟攻克技术难关;再也不能在大会上呼吁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好工人

一生守一线 让我试一试

采访过李斌的记者都有个感受。采访他真是既简单又痛苦。简单的是,只要他没出差没参加活动,去单位准能找到他,哪怕是休息天,他也会出现在单位。痛苦的是,他沉默寡言,总是腼腆地笑着说,“没有什么好说的,也就是天天在厂里,做着该做的事。”但只要一谈到他心爱的数控机床,李斌马上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判若两人。

1980年,李斌从上海液压泵厂技校毕业,被分配到二车间铣床组当学徒。他话不多,但好学,爱思考,很快掌握车、钳、铣、刨、磨全套加工技术。李斌的工友知道,李斌有个口头禅,“让我试一试”。当时有一批零件加工精度高、时间紧。李斌看了一会儿,对师傅说:“让我试一试,把加工转速提高一档,看能不能保证现在的加工精度。”

正巧,车间通知师傅去开会,李斌用慢速加工了一个零件,第二个零件就采用提高一档转速的方法加工。等师傅开会回来,他已经把三个零件加工完毕。师傅一一测量后,发现完全符合要求。师傅拍着李斌的肩膀说:“你学技术蛮会动脑筋的嘛!”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数控机床还很少。1986年和1988年,李斌两次被单位派往德国海卓玛蒂克公司瑞士分公司学习培训。李斌白天除了操作机床外,一有机会就跟在老外后面学习数控机床调试技术和编程。晚上整理资料,做好笔记,一次次测算数据,一次次画图纸,一遍遍设计程序。他以极其刻苦的精神,掌握了数控设备的加工、编程、工艺、维修等四大技能。

当年圣诞节,外方技术人员都不在岗位,恰巧要加工一批急用零件,外方管理人员相当着急。李斌站出来说“让我试一试”,对方以疑惑的眼神表示“可以”。李斌一番计算,完成工艺编制、制定数控程序、准备刀具、按动电钮,输入程序,整个流程一气呵成。对方检测后,发现李斌加工的零件完全符合标准。就这样李斌成为瑞士公司第一个中国工人调试员。

从进工厂到离开人世,39年来,他一直在一线,穿着那套蓝色的工作服,围着机床,一直在“让我试一试”。

爱学习爱钻研的习惯,陪伴了李斌一辈子。斜轴泵主轴是产品的“心脏”。加工设备、技术全套从国外引进,可是主轴球窝与柱塞球面配合的间隙超过产品标准。

设备、技术、工艺全套进口,为什么还会出现质量问题?李斌苦苦思索。他照例早早来到单位,开始查阅资料,做了初步推测:可能是进口设备设定的纵横配合补偿参数有误,导致误差累积,使主轴球窝的圆度达不到技术要求。为了验证这个推测,他坐在计算机前,仔细观察刀尖放大200倍后的工作轨迹,发现确实存在着差异。经过反复思考,他重新编写数控加工程序,调整轨迹设定。一番调整后,经过检测,按照李斌新编写的程序加工的主轴球窝与柱塞球的配合吻合。七球窝的球度均可控制在3-5微米,而一根头发丝直径为70-80微米,精度提高了6倍,合格率大幅提高。

在李斌一生中,这样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好党员

横着做根梁 竖着做根柱

1982年,李斌进入上海电视大学学习,花3年时间攻读机械工艺与设备专业,1998年考入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在不断学习中,他从一个技校毕业的操作型工人一步步成长为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工人。

几十年来,他一直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努力消化吸收引进设备,领衔的高压轴向柱塞泵马达国产化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了11项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真正拥有国际先进的液压元件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近十年来,李斌带领团队共完成新产品项目102项,申报专利192项,完成工艺攻关350项,设计专用工具、夹具550把,为企业创造效益超过6亿元人民币。2010年,李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一名技术工人所能获得的国家科技最高奖项。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李斌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有记者曾经采访李斌,他说了一句很朴素的话:“入党为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提供了长久的动力。”

李斌是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瑞士学习培训的时候,一个外国工程师说了一句“你们中国人加工的合格零件,还不如我们的废品”。这深深地刺痛了李斌的心。李斌在电大学习时曾申请入党,在瑞士时,再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事后他回忆说,“就是向党组织表决心,愿意学好这门技术,要为我们中国的技术工人争气。”

回国后,李斌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斌一生面对很多诱惑。39年间,李斌经历了企业亏损、调整、搬迁等重大时刻。因为李斌在业内是业务能力最突出的,同行中名气最响的,曾有外企和合资企业愿意高薪聘请,连海卓玛蒂克公司都三番五次想挖走李斌,但他从未动心。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李斌说,“在党旗下宣了誓,就要一辈子对照着党员的要求去做。”“我是党员,面对很多问题就会自己说服自己以集体利益为重。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热爱企业,做一个好工人,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横着做根梁,竖着做根柱。”

徒弟同事走了,赚钱比李斌多。记者问李斌有没有想法。他回答,人嘛,想法总是有的。但老是想着钱,人活着就没什么大意思了。“其实外面的世界我都知道,但我没有时间去想这些事,整天想工作还来不及”。

好代表

不遗余力 为工人鼓与呼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当工人;为什么四年本科毕业,到了工厂动手能力还不如技校生;为什么进了单位没做多久就想跳槽……这些年,李斌还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他把目光投向更高更深的地方。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劳动模范协会会长、上海市技师协会会长,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会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长期在一线工作,他太了解人才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了,近年来,他利用自己的社会身份,在不同场合呼吁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2016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第二个发言的李斌围绕“加强技工队伍建设刻不容缓”这一主题,提出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应当加强技能工人队伍建设的建议,他的建议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呼应,“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正是这个发言,推进了中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进程。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这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第一次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谋划和部署。此外,中办、国办印发的《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也汲取了李斌的多项建议。

去年4月,上海发布《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李斌全程见证并深度参与《实施意见》出台过程,其中不少内容是他提出的建议。

关键词:李斌 技术 工人 加工 上海 中国 学习 队伍建设责任编辑: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