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长城内外

这位发论文署名总在学生后面的老院士,走了……

来源: 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18-09-18 10:22:56

  据南京大学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闵乃本,于9月16号下午病逝,享年83岁。

  南京大学教授

  江苏如皋人,晶体物理学家

  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

  1987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

  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6年以“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第一个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

  20年不懈研究

  使“介电体超晶格”变热门

  闵乃本院士曾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对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量子调控等重大研究计划的设立和实施。

  从1986年开始,闵乃本的课题组经过近20年的漫长征程,建立了准周期超晶格的多重准位相匹配理论并研造出与之相配的介电体超晶格,为激光装置的小型化、集成化提供了可能。

  课题组研究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项目荣获了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使介电体超晶格从冷门变成国际热门,也催生了“畴工程学”新学科的诞生。

  心无旁骛,上下求索

  追求真理,树德立人

  他认为:“心平气和地甘坐冷板凳,不是说我们就没有苦闷、没有焦虑,而是说,即使在彷徨不安、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积极思考、上下求索。”

  1984年,闵乃本从美国访问归来。当时49岁的他,意识到自己凭现有的精力,不可能一个人单枪匹马完成全部的学术设想。随后,他便开始致力于组建团队,一边培养学生一边开拓研究。朱永元、祝世宁、陆延青等一批77、78级学生中的优秀的年轻人陆续被闵先生选拔做他的研究生。

  朱永元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就被要求用英文写作,闵乃本这样告诫他:“我们的工作应该拿到国际上去竞争!”

  而每当他的弟子发表研究论文时,闵先生总是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学生的后面。

  他常说:“你们做出来的工作首先是你们自己的工作,而不是首先是我的工作。你们应该排在我前面。”闵乃本对每一位取得科研成果的年轻人莫不如此。

  宵衣旰食二十载

  吹尽狂沙始到金

  2006年,闵先生带领的课题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创新是闵乃本院士课题组摘得本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关键所在。

  对于创新,闵乃本先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发展当代前沿的过程中才能创新。这实际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甘坐冷板凳。”

  “做科学工作,我体会的是自讨苦吃,没有钟点,没有假期。当然,入了迷以后就乐在其中。”闵乃本院士曾笑着说。

  在他的团队里,没有人规定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但每一位成员吃完晚饭都会自觉地赶到实验室,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离开,大家已习以为常,19年来如一日。

  2013年12月20日,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4月18日发现、国际编号为199953号的小行星,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命名为“闵乃本星”,成为第10颗“南京大学系”小行星。

  闵乃本曾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知识分子应当有这样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关键词:院士
责任编辑:李丹
推荐阅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