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网约车监管要刹车不要掉头
近日,网约车整治力度升级,由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陆续进驻各大网约车和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安全专项检查。9月11日,上海检查组的执法人员已率先进驻了滴滴出行平台,并对其出具了限期整改通知书。根据整改通知书要求,滴滴平台必须在10月31日前落实十一项整改措施,包括全部从业人员背景核查、不得向未经背景核查的驾驶员派单、实时向交通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推送上海地区全量数据等。
多部门联合排查网约车安全隐患,健全完善投诉报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整改网约车:整什么?怎么改?安全与便利如何兼顾? 9月12日晚,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做客《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深度解析。
整改网约车:整什么?怎么改?
国家发改委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程世东表示,这次整治的核心是保障乘客安全,主要整治两个方面。第一,人和车的合规化,这是事前的预防性保障措施,因为只有人和车经过了审核,符合条件以后,才会有效降低发生刑事案件的可能性。第二,在乘客乘车过程之中,遇到紧急情况下,能够跟公安部门紧急联动。
刘戈:规范是目标安全是底线
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现在滴滴可以一键报警和一键行程分享,这样的措施对于安全来说非常见效。其实从技术层面来说难度并不高,但企业因为内部管理机制的问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当成重要的事情去做。而监管部门研究了那么多条准入门槛,对于户籍、车的轴距和排气量都有详细的要求,但对于安全最重要的,可以说举手之劳就能解决问题却没有考虑到。秩序是目标,但安全是底线,不管运营公司还是监管部门,一定要把解决安全问题放在前面。
王冠:拐点已至网约车进入3.0时代
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现在只走过了六年时间,但是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从2012年滴滴成绩开始的头三年是1.0时代,主要特征是战国争雄。有滴滴、快滴、易道等等,各种补贴撒钱,但并没有出现控盘的企业。到了2015年2月,滴滴、快滴合并,之后2016年8月,滴滴又收购了Uber中国,这种情况下就进入了2.0时代,我个人把它称之为垄断红利时代。滴滴逐渐占到整个内地网约车出行的8成,现在占到了9成。3.0时代就是从近期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网信办等联合网约车联袂出击,可谓进入了强监管时代。
整改网约车:改了之后会不会更难约?
国家发改委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程世东表示,对于打车的便利性,还是跟网约车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标准有关,全国总体上来看,如果对准入条件要求并不高的话,绝大多数城市网约的供给还是比较充足的。个别城市可能会因为市场准入条件过高,带来打车难的问题。在人车合规化以后,这些城市经过评估,如果确实存在打车难的问题,应该对准入条件和门槛进行修订,以保障老百姓合理的打车需求。
刘戈:一家独大更要加强监管
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当企业具备了垄断性之后,垄断的成本越大,它的公共属性就越强,就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行反垄断,最后允许它合并,但合并之后监管一定要跟得上去。很多人说企业自己可以做自己的决定,比如饭馆可以自己决定营业不营业,但你做大了以后,当人们形成了依赖,就不能随便想停就停。
整改网约车:安全与便利如何兼顾?
刘戈:监管不在管得多而在管得准
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管得多不如管得准,如果我们更多地在行业准入门槛上做文章,更多地去考虑如何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考虑行业经济上的发展等因素,不如我们反回头来着眼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从这一块做起,把安全问题聚焦,在保证在客户方便的前提下保证客户的安全。
王冠:网约车监管要刹车不要掉头
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假设现在把所有的网约车关掉,你会不会怀念在网约车之前的日子?以我个人为例一点都不怀念,网约车服务肯定是要提质,但是绝不等于减量,这是接下来管理思路的前提所在。短短的6年时间滴滴已经成长为了估值超过700亿美元的巨兽。一方面,从积极的角度来说体现了中国在4G时代快速融入,互联网+全球格局的本身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而且它成为了每天数千万人出行的选择,与此同时还带来了数百万人的就业蓄水池。另一方面走得太快,现在需要刹车,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应该点刹。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速度,但一定不能掉头,不能回到传统的以监管者的方便为核心,也不能回到以传统出租车行业保护为核心的出发点,要以我们民众的出行便利,以每一个普通国人出行的获得感作为我们所有的监管,乃至各方妥协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