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全国网媒宁夏行】锁滚滚黄沙筑绿色屏障 宁夏生态环境治理谱新篇

来源: 长城网  
2018-08-16 00:00:00
分享:

  长城网8月15日讯(刘朋朋)宁夏位于我国大西北腹地,被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三面包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脆弱。60多年前,这里“黄沙滚滚不见路”,60年后这里“满眼植被木成荫”。多年来,宁夏人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生态奇迹。

  记者在盐池县沙泉湾采访治沙情况。刘朋朋 摄

  8月15日,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的50余名记者来到位于宁夏东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盐池县。一下车,一排排整齐挺拔的树木向前延伸,满地苍翠茂密的绿色植被映入眼帘,你很难想象因为雨少沙多,这里曾经是“一碗饭半碗沙”。据了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该县有75%的人口和耕地处在沙区,铺天盖地的风沙不仅威胁着村民的生活,更是毁了庄稼作物,没了收成的村民只能受穷,甚至搬迁。

  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生活面临困境,盐池人没有屈服。

  记者在盐池县沙泉湾采访治沙情况。季正 摄

  在“北治沙、中治水、南治土”的总体思路下,盐池县开展防沙治沙,形成草原禁牧与舍饲养殖、封沙育林与退牧还草、生物固沙与工程固沙、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开发、移民搬迁与迁出地生态恢复的“五个结合”治沙模式。

  2011年,规划实施了绿色沙海、绿色乡镇、绿色村庄、绿色通道、绿色屏障“五绿”工程。

  2012年,提出建设富裕盐池、民生盐池、和谐盐池、美丽盐池,与全区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并重。

  2015年,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一圈一带三区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如今,经过全县几代人倾注心血的艰苦奋斗和持续奋战,盐池县植被覆盖率达到70%,县内很难见到100亩以上的沙丘。

  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刘朋朋 摄

  同样,在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上演着绿色奇迹。汽车沿着崎岖的路面缓慢前行,两旁的沙丘绵延起伏,草方格里密密麻麻的柠条和沙蒿等沙地植物整齐列阵。“经过三代治沙人的艰苦努力,我们在人迹罕至的沙漠上治沙造林63万亩,控制流沙面积近百万亩,在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建成了一条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兴东介绍说,治沙人60多年“人进沙退”的执着坚守,极大地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对黄河沿岸的村庄、银川和吴忠城区都形成了有力保护。

  不仅如此,更让记者称奇的是,沙漠里还建起了绿色公园,碧湖荡漾,亭台栈道次第排开,沙蒿、柠条“野蛮”生长。据王兴东介绍,保护区在靠近引黄灌区的地方,经过多年探索,现在利用沙区光热优势,种植优质苹果、桃李树等经济林,发展养殖业,动物种类达到129种,植物种类达到311种,现在已经形成一个生机盎然的生态空间,实现了治沙和致富同步发展。

  据了解,目前,宁夏正在加快建设北部平原绿洲、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南部山区绿岛三大生态系统,并继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计划2018年完成营造林145万亩,治理荒漠化50万亩、水土流失800平方公里以上。2018年至2022年全区完成营造林5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

  锁滚滚黄沙,构筑祖国西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宁夏人的防沙治沙之路仍在持续。

关键词:宁夏行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