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九个方面阐述了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求是》文章《彰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就全面解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波理论干货,笔记君带你学习!
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
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在进行战斗。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二字分量最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始终、贯穿各领域各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相互作用,推动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
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观上达到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目标、途径和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的本质规律,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境界。
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鲜明提出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增强“四个意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