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正式施行,问责就成为管党治党的一把利剑。尤其是今年,党内问责工作更是敢碰硬、严问责,不断督促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解决不担当不作为
来自中央纪委网站的数据显示,仅2017年,全国共有8900余个单位党委(党组)、党总支、党支部,300余个纪委(纪检组)和4.16万余名党员领导干部被问责,2017年全年问责人数比2016年增长147%。“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数据背后,问责制度解决了部分党员干部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对失职失责党员干部有责必问
上到省部级领导,下到街道干部,《问责条例》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问题一视同仁。民政部所辖单位发生系统性腐败问题,民政部原党组书记、部长和原党组成员、副部长受到党纪处分,相关的中央纪委纪检组组长也被严肃问责。
因疏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对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干部未及时进行组织处理,浙江嘉兴的一位街道干部,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问责不仅要问在任的,也要问离任的。辽宁拉票贿选案,时任省委书记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退休两年的纪委原书记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污染防治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终身追责
今年以来,问责工作发力环保和扶贫领域,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提供纪律保障的责任担当。
今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了对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5天后,中央纪委就通报曝光6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涉及天津、河北、江苏、安徽、重庆和甘肃六省市,被通报人数达40多人。
一个多月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启动,约谈1000多人,问责近2000人,一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的问题被严肃问责。
在地方上,环境问题问责也越来越严厉,河北邯郸的不少领导干部,就因为2017年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不降反升,被问责甚至免职。
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高建民:对全省倒排第一的磁县县委书记予以党内警告,县长党内严重警告,免去县长职务,可以说这在我们省历史上是第一次。
斩扶贫腐败“黑手” 打扶贫不作为“惰手”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艰巨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展开了监督的行动。
向贫困户伸手被问责
四川汉源的一个村干部,就因为违规收取贫困户医保费,被当地纪委监委严肃追查,党支部书记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四川省汉源县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薛茗溪:虽然后来对这笔款进行了退还,但是实际上是对国家扶贫政策执行过程走样变形,打了折扣,也打击了贫困百姓对国家精准扶贫的信心。
扶贫不上心不作为,一样会被问责。
在云南省师宗县,扶贫项目推进缓慢、驻村人员无故不在岗,这些基层干部工作不力的现象,都被置于监督之下,通过约谈或问责得以一一纠正。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乱作为要问责,不作为也要问责。原因很简单,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两年来,问责越来越常态化,也越来越制度化,老百姓普遍叫好,但是问责不是终极目的,问责的板子打下去,是为了责任的担子挑起来。紧紧扭住党委(党组)责任这个牛鼻子,紧紧盯住党委(党组)书记这个第一责任人,就是通过问责倒逼官员敢担当,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