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长城内外

观赏保护两不误 故宫上线黑科技版《清明上河图》

来源: 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  
2018-07-09 08:33:55
分享:

《清明上河图》原作局部

  故宫186万件文物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世界认知度最高的中国传世名画。

  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真迹一旦展出,人们排队看、跑着看、带放大镜来看,看不过瘾排队再看……观赏变成“朝觐”。

看《清明上河图》的队伍已排到5小时处

  然而,古书画界有句说法“纸寿千年,绢八百”。距今已有千年的《清明上河图》绢本每展出一次都是一种磨损。公众的文化诉求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吗?

  近日在故宫上线的一款黑科技版《清明上河图3.0》,似乎默默地就把这个问题KO了。

《清明上河图3.0》巨幅互动长卷展厅

  《清明上河图3.0》是一种大型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由凤凰卫视集团旗下的凤凰数字科技、凤凰领客和故宫博物院的故宫出版社等部门联合制作。

  它能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可以让公众用看、触、听、赏、玩的方式与《清明上河图》进行多层次互动。妥妥的既不伤害传世画作的真迹,又能窥见这幅风俗画的每一处细节。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清明上河图3.0》实现了新的突破,它不仅保留了作品原本的美学价值,也让观众走进了文物,体验了文化。

  科技让千年文物“动”起来

长36米,高4.8米《清明上河图》巨幅互动长卷

  不同于传统静态布展形式,《清明上河图3.0》有巨幅互动长卷、孙羊店、宋代雨巷、汴梁码头和宋人文空间五大展厅,公众现场可以体验和沉浸于北宋繁华城市社会生活中。

  犹如“回”到千年古都汴梁,横渡船舶如织的汴河,穿梭在孙羊店的彩楼欢门,踏足宋代的石板雨巷……一起来看看这些都是如何实现的吧!

  超高清巨幅互动长卷

  数万张画师手稿构成

《清明上河图》巨幅互动长卷视频截图

  巨幅长卷将原画放大约20倍,张择端画笔下的814个角色、83头牲畜、29艘大小客货船、13辆交通工具、180多棵树全部“活动”起来。

  以虹桥局部景为例,汴河在缓缓地、有节奏地流动,船上的渔民在卖力划船,岸上人在轻轻招手,虹桥上人头攒动……一切好热闹!

  凤凰数字科技总裁王晓东介绍,《清明上河图》巨幅互动长卷的背后是数万张手工画卷,凝结了数位画师等的心血打磨以及众多故宫专家的研究成果。

  他说,“故宫将原画高清扫描数字版拷贝给我们,全国招募来的二十余位画师团队用一年半的时间,临摹张择端的笔触,一帧一帧画出来,有些人物动作复杂的要画几十帧。此外,每一帧要求有节奏感并连贯,画面任何时候停下来都要跟原画完全相符。”

  此外,这幅巨幅互动长卷采用双8K超高清投影技术,其分辨率约为普通家用电视的140倍,以动态效果展现北宋都城汴京的众生百态。

  最华丽建筑“孙羊店”

  沉浸式全息互动剧场

孙羊店是《清明上河图》长卷中最华丽的建筑

  一条热闹的街市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孙羊店的彩楼欢门——为了吸引顾客,北宋的酒楼往往会在门口使用竹竿和木材,捆扎成一种引人注目的架子,以各色绸缎装点,叫做“彩楼欢门”。

  “二位客官,里面请!”店小二招呼客官们进店。店外人潮涌动,行人如织。店内人声鼎沸,小二殷勤招待,屏风后一位歌女轻抚琵琶弹唱,“外卖小哥”托着美食往店门外走,令人置身《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生气勃勃的汴京日常生活场景。

孙羊店

  沉浸式全息互动剧场“孙羊店”结合了全息影像、舞台美术和真人表演,是一座前所未有的全息环绕剧场。

  孙羊店外,有货郎的商品、广告牌上的文字,接连的茶楼、遍布城间的酒馆、餐厅,繁忙的汴河,还有不断外出游春和在城内奔波的人群、满载货物的外国骆驼商队……

  汴梁码头球幕影院

  很宋代!大量查阅文献比对模型

虹桥球幕影院

  走过一条宋代雨巷,在虹桥球幕影院的“汴梁码头”边,人们“搭乘”船夫们的扁舟,摇晃着行驶在宋代汴河中,任河水划过脚下,柳枝拂面,听船夫的吆喝声,沿途观赏两岸的风景和风俗。

汴梁码头华灯初上

  这是一个时长6分钟的270°全景影片,8K球幕,采用一镜到底的技术手段,从黄昏日落到华灯初上,观众可以体会“两岸风烟天下无”的繁华盛世。

  据了解,该影片中的36个独立建筑和24艘船只模型,参考了《中国船舶史》等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

  在虹桥球幕影院展厅播放的动态影片画稿细节同样经过悉心打磨,譬如图稿上的船只模型是否符合宋代的造型,船上有舷窗有几扇、客船的绳扣的打结是否符合宋代打结方式的惯常手法等皆有非常细致的讲究。

  数字化是真迹“不受伤”秘密

  古书画界有句说法,“纸寿千年,绢八百”。更何况已有近千年历史的《清明上河图》真迹,每展出一次都是一种磨损,随后必须一直在黑暗、控制湿度和温度的保管室内存放至少三年,进行修复保护。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在故宫昏暗的展厅,看到了‘一片昏黄’的国宝。由于年代久远,它的颜色逐渐褪去,长期展阅观摩的磨损,让有些部分辨认模糊。”一位曾三次在故宫目睹《清明上河图》真迹的教授表示。

纵0.248米、横5.287米,实际长短比是这样的

  受制于文物保护等诸多因素,“绝大多数文物人们一辈子都见不上一面。”王晓东感慨。他还表示,《清明上河图》真迹的展出机会极为有限,每五年才能展出一次,每次展出不能超过一个月。观众排队数小时,也只能近距离欣赏数分钟而已。且布展要求严格,玻璃窗里需充上氮气,光线不能太强,否则对文物也会有损。

  比如,敦煌莫高窟的许多窟已经停止接待参观者,因过多的游人参观导致窟内气温环境等变化,对壁画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封窟后,上千幅的壁画都无法展出。

  如何让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既能展出传播,又不至于进一步磨损昏黄?唯有用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记者了解到,这幅古画的数字化进程已经从1.0版本升级至3.0版本。

搜狐网的网络版《清明上河图》

  最初,国内搜狐网的网络版《清明上河图》,将原作长卷呈现在电脑浏览器窗口,画面中增加很多表示注释的加号,用户通过点击“加号”可以获得图中某一特定围观场面的故事及其扩展性历史知识。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作《清明上河图》1.0版。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巨幅动态《清明上河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巨幅动态《清明上河图》堪称2.0版。长128米,高6.5米,观众边走边看用时10分钟,彰显了古典名画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趋势,是中国古典名画、三维动画技术和巨幕投影技术结合的典范。

《清明上河图3.0》巨幅互动长卷展厅,观者众多

  《清明上河图3.0》将国宝文物开发为可沉浸体验、可传播分享的博物馆艺术新形态,融合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以及各种艺术形态,帮助观众打破时空限制,用看、触、听、赏、玩与作品进行多层次交互体验,宛如置身北宋的汴京。

孙羊店沉浸剧场

  “古画真迹不可能经常展出,因为文物保护并不容易。我们致力于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法让观众感觉,比看真迹了解更多古画背后的故事、历史和知识。”王晓东说。

关键词:故宫,黑科技责任编辑:韩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