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27日维持下行走势,对美元6个月来首次跌破6.6元关口,为去年12月底以来的低点,此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连贬5日。分析认为这是由美元升值走强直接导致,但是相较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人民币兑美元表现相对偏强,未形成趋势性贬值。
强势美元加大贬值压力
27日,人民币中间价连续第6日下调,调降389点至6.5569,降幅为去年1月9日以来最大,中间价贬值至自去年12月25日以来最低点。离岸人民币已是连续第10日下挫,追平2016年以来最长连跌纪录。2018年以来,人民币在岸汇率一季度升值突破6.3,创下2015年811汇改以来最高水平。自4月中下旬开始,人民币汇率加速贬值,25日突破6.5的整数。
《华尔街日报》分析称,美联储今年可能会再加息两次,而美联储加息通常是人民币兑美元走软的理由,与此同时,美元在全球市场也普遍走高。据统计,今年4月中旬后,美元指数从低位快速上涨,6月21日美元指数达到95.38的高位,为2017年7月以来最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曲强2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此轮人民币汇率下跌,从基本面看是美元的升值走强,并伴随市场风险偏好和外汇供求力量变化的推波助澜。曲强表示,6月14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以来,美元不断走强,人民币自然相对贬值。美联储发鹰派态度和加息表态也带来了美元升值的强力预期。同时美国经济持续强势,美元具备较强支撑。从中国看,中美经济处在不同周期之中,中美利差不断收窄。特朗普的政策可能同时影响我国贸易状况和外汇资金流,从而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
人民币抗跌性表现明显
路透社称,从年初至今角度看,人民币兑美元表现仍相对偏强。年初至今美元指数累计升2.35%,人民币仅微跌0.41%;参考24个币种的人民币汇率CFETS指数年初至6月19日最大涨幅近3.5%。一方面,中国央行未跟随美联储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另一方面,中国宣布7月5日起定向降准,表明货币政策趋向宽松。
对比新兴市场货币,人民币抗跌性也表现明显。截至目前,人民币年内微跌0.41%,而同期巴西雷亚尔跌幅超过12%,俄罗斯卢布跌逾8%,印度卢比跌超过6%,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累计下跌超20%。此外,CNBC称,从人民币年初至今的表现来看,与其他20国集团的货币相比,仍然相对强劲。
美元未强到令人民币“破7”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有分析称,人民币贬值是中国可能在全面贸易战中用以报复美国的一种手段。理论上讲,人民币贬值会让中国出口商品更便宜。但美国CNBC网站称,尽管贸易摩擦爆发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明显下跌,但中国以贬值对抗贸易战的可能性非常低,“目前看来,人民币汇率下跌或只是巧合”。
对于人民币年内“破7”的言论,路透社称这只是噱头。有分析称在2016年底的巨大压力下人民币都没“破7”,贸易摩擦之时人民币若不按照定价机制而自行下跌,无异于饮鸩止渴。而按照定价机制,只有美元指数重回103至105高点,人民币才可能破7,目前看美元指数还没强势到如此地步的可能。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2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预计人民币汇率可能会波动的区间应该在6.3到6.8左右,破7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并不会形成趋势性的贬值。毕竟中国拥有3万亿多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是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基础。同时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增长比较稳健,虽然5月份的数据显示经济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是整体的经济的增速还是比较平稳的。
曲强分析认为,长期来看,汇率由经济基本面来决定,而不是由市场的短期情绪,而中国是一个年增长率为6.8%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随着市场情绪的企稳,汇率的波动也将会慢慢平复,人民币不具有长期贬值的基础。▲